作者:潘恂,冯建国,袁南荣,卢国华 作者单位:213003 江苏常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 探讨LASIK联合自动角膜刀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增视效果。 方法 角膜浅层基质混浊合并近视散光影响视力的患者1例,采用自动角膜刀制备角膜移植片、移植床,同时行LASIK矫正近视散光。移植片无需缝合。术后随访2年,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层间、角膜透明度及术后视力。结果 角膜移植片透明愈合,无层间混浊,视力明显提高,近视散光矫正。结论 自动角膜刀行板层角膜移植联合LASIK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增视效果明显。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自动角膜板层角膜移植;临床观察
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某些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手术保留了术眼自身的后弹力膜和内皮层,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轻,无眼内手术并发症。传统板层角膜移植术操作复杂,剖切面不光滑,厚度不均匀,角膜易形成瘢痕和新生血管,增视效果差。笔者采用自动角膜刀行板层角膜移植对1例因角膜中央溃疡引起的角膜浅基质混浊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联合LASIK术矫正患者近视散光,取得良好的增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36岁,近视史,病前戴隐形眼镜。1年前因右眼细菌性角膜溃疡角膜中央留有4 cm×5 cm椭圆形浅层斑翳。
1.2 术前检查 右眼裸眼视力0.12,最佳矫正视力0.6;左眼裸眼视力0.2,最佳矫正视力1.2。裂隙灯检查:角膜溃疡已痊愈,前房清,深浅正常;瞳孔圆,光反应灵敏;眼压Tn;角膜测厚仪检查角膜厚度490 μm;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地形;双眼精确验光。
1.3 手术方法 采用美国公司MoriaII自动角膜刀,准分子激光手术设备。固定角膜厚度的刀头为110~130 nm,输入验光值及各项角膜数据。
角膜移植床的制备:在表面麻醉下眼球注视示意灯,确定角膜光学中心,放置负压吸引环和自动角膜刀刀头,当眼压达到65 mm Hg时切除直径9 mm的病变角膜游离瓣,在植床上行LASIK激光切削术。
角膜移植片的制取:取摘除6 h内人眼球,于视神经处向玻璃体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使眼压升高至约60 mm Hg水平,选择同样大小负压吸引环,自动角膜刀制作相同大小角膜移植片。将植片立即平移于植床上,铺平,层间不留水分。闭合眼睑,左眼做常规LASIK术。术毕双眼包扎戴透明眼罩。
1.4 术后处理与随访 术后第二天局部滴典必殊眼液,戴透明眼罩1周,给予抗生素、地塞米松5 mg静滴3天。术后2周,1、2、3、6、9、12、15、18、24个月随访,查远近视力及裂隙灯检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手术顺利,角膜瓣完整光滑,无手术并发症。瞳孔下方残余极少量混浊基质。
2.2 角膜愈合情况 术后一天,无不适主诉,角膜移植片与植床附着良好,移植片边缘上皮已覆盖,移植片透明,无明显水肿。随访2年中,角膜植片、植床均透明,未见LASIK术后角膜hazs,无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及新生血管。
2.3 手术后视力 双眼术后裸眼视力1.2,随访2年无下降。
3 讨论
(1)自动角膜刀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优点:保留了板层角膜移植术免疫排斥反应轻,无眼内并发症的优点,克服了传统板层角膜移植损伤大、植片植床界面粗糙不平,术后板层排列紊乱,瘢痕较多,手术时间长,视力恢复差的缺点,达到去除病灶、光学增视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自动角膜刀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的愈合动物实验已完成,证实其有安全实用性,已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2)目前LASIK手术均配备自动角膜刀,这样对伴有近视的角膜移植患者有一次手术切除病变混浊角膜,且矫正近视的双重增视效果,一举两得。(3)从理论上讲,此手术可用于角膜内皮功能正常、无角膜变薄及有影响视力的浅层角膜瘢痕患者,配备不同厚度的固定刀头即可切取不同厚度的角膜瓣。植片植床自然粘合机制为表面张力作用、黏蛋白固有的黏性作用或内皮细胞泵的相对真空作用。(4)自动角膜刀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方便,术后增视效果明显,术后视力稳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病例加以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