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最高零售指导价开始执行已逾一周,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酝酿针对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此前卫生部官员透露,此次中央政府将不对基本药物设定招标底价,该权利将下放到各地方。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导致在招标采购中难免的一场恶性竞争。
与此同时,很多医药企业也担心最终产生的招标价格低于预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否能从基本药物制度中获益要看多方面因素,单纯获得较高的招标价或者较大的市场增量,都还不能确保利润的增加。
企业盼各地招标底价趋近
此前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指导价让不少医药企业“松了一口气”,因为大部分药品降价幅度低于预期,部分独家中药甚至不降反升。然而,接下来的地方招标采购让医药企业面临真正的挑战,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子行业内,药价可能被压得很低。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央不再对招标底价作明确限定,这样一来则很可能导致在接下来的环节上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将招标底价的设立权下放到地方政府的原因是各地药价存在着差异性,但很可能会引发在招标采购中的恶性竞争。
眼下各地正如火如荼的准备招标采购工作,大部分医药企业也都进入了紧张的备战期。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过程中,有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担心未来各省确定的招标底价相差过大,这样对跨省销售的医药公司来说,进行市场渠道管控的成本将大大提高。
招商证券研究员张明芳认为,如果不同省份之间对同一种药品设置的招标底价差距过大,将会导致严重的串货现象,即招标底价低的省份可能经常性缺货,这样的招标价格也难以执行,因此医药企业也难以在该地区获得预想中的销量增长。
也有医药企业表示,实际上,如果最终招标产生的药价过低,很可能导致一部分企业放弃这部分基层市场,转而进攻即将完成修订的医保目录,也可能有部分优质药品因难以承受低价而从市场上消失;另一方面,一旦招标底价设立权下放地方,就意味着地方保护基本上很难避免。
医药企业受益并不均衡
据了解,各省针对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结果要到11月份才能出来,预期各省招标底价会先一步公布。而这一批价格的“出炉”对行业的冲击预期要远大于此前零售指导价的出台。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部分在当地不占据龙头地位的医药企业已经坐不住了,在招标前开始与地方政府频繁沟通。
国都证券研究员蔡建军表示,此前公布的基本药物最高零售指导价显示,药品的平均降价幅度在5%左右,加上取消医院15%的药品加成,未来反映到药品零售价的总降幅平均为20%左右,但不同的子行业,差距会比较明显。
来源: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