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民 古丽娜尔・阿不都外力 杨丽
【关键词】 角膜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翼状胬肉的发生率高,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1]。其病理基础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进而侵及角膜,引起上皮前弹力层甚至基层变性、混浊,导致美容缺陷、眼部刺激症状,甚至引发散光,影响视力。治疗翼状胬肉的传统手术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2]。2002年3月~2004年4月,我们应用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2例56眼,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2例56眼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28~70岁,发病时间1~25年,胬肉侵入角膜2~6 mm不等。
1.2手术方法
1.2.1麻醉采用球后麻醉及结膜下浸润麻醉。
1.2.2植床的制备将胬肉自角膜面分离至巩膜面,并沿角膜缘环行剪开球结膜,清除结膜下瘢痕组织,暴露平整的巩膜表面,剪除部分结膜,作成角膜缘外4~5 mm宽的巩膜暴露区。然后用钝性分离的方法清除角膜表面的新生血管、胬肉,去除异常的上皮组织。
1.2.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用刀片在对侧健眼或同侧角膜缘未受损部位,角膜缘前0.5 mm处透明角膜上作一弧形角膜板层切开,相应的角膜缘后1 mm处巩膜上,作相同深度的巩膜板层切开,然后板层剖分角膜缘组织,剖出约2.5 mm×10 mm大小的植片,供体伤口不做缝合,让其开放。
1.2.4植片植入的方法将植片置于角膜缘相应部位,供体角膜缘侧要紧靠受眼的角膜缘,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侧,80可吸收缝线缝合巩膜层。供体材料充足,上皮移植片最好形成一环行,以便对新生血管起更好的阻拦作用。
2结果
术后随诊2~12个月,56例眼植片全部存活、稳定、无复发,无明显新生血管及结膜翼状胬肉组织增生,角膜光滑。2例术后反应持续15 d,未发现因手术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并发症。 3讨论
角膜缘干细胞是近年来的新概念,孙秉基等[3],认为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的源泉,也是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的屏障,在角膜损伤的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它还具有组织结膜上皮、血管向角膜内生长的栅栏作用,正常情况下干细胞主要分布在上下方角膜缘,内外方相对较少。这与翼状胬肉的发病情况一致,从角膜缘干细胞理论出发,采用角膜缘上皮移植的方法重建眼表结构与预期相符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虽操作相对较复杂,但确能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是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群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有以下几点体会:(1)本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适合于基层医院。(2)本手术可预防翼状胬肉复发,因此无必要等到胬肉侵入角膜接近瞳孔缘时方手术。(3)本组手术无一例发生睑球粘连,考虑与移片略大于植床结膜缺损区有关,可以缓解结膜紧张与孪缩。同时组织对位吻合消除了裸露创面,阻止了粘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秉基 ,徐锦堂. 角膜病的理论基础与临床[M].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4.435438.
[2]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1994,18(2):116.
[3]孙秉基,丁行振.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单眼化学性烧伤后角膜血管翳性混浊[J].中华眼科杂志,1996,32(1):1113.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