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西 李丹怡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合肥爱尔眼科医院 230031
目的:在小梁切除术联合MMC中,通过手术创面大小,对比术眼眼压、色素膜、滤过泡以及角膜内皮的变化,从而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小梁切除术联合MMC中,64只青光眼被随机分入2个治疗组,1组微创组(32只眼)使用结膜瓣4mm、巩膜瓣2.5mm等边三角形及切除小梁组织1×1.5mm的手术方法,另1组常规组(32只眼)使用常规手术方法即结膜瓣8mm、巩膜瓣4×4(mm2)及切除小梁组织1.5×3mm,术后观察术眼眼压、色素膜、滤过泡、角膜内皮的变化,平均随访8个月。
结果:两组对比观察①对眼压的控制差异无显著性,两周时(u=1.554,P>0.05),微创组(12.25±5.51),常规组(10.41±4.21),三个月时(u=1.47,P>0.05),微创组(17.36±4.25),常规组(15.41±6.21)。②两组术后早期均形成明显弥散滤过泡,三个月后微创组功能滤过泡78.12%(25),常规组功能滤过泡62.5%(20)。经u检验差异无显著性(u=1.825,P>0.05)。③术后早期微创组色素膜反应轻。常规组反应重,并浅前房较多。经u检验(u=2.41,P<0.05),差异显著性。④术后三个月常规组内皮损伤较多,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性(u=2.813,P<0.01)。两组术前角膜内皮平均密度1880±352/mm2,三个月时,微创组平均减少9.6%,常规组平均减少16.3%。
结论: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青光眼,手术创伤小、术后色素膜反应轻、内皮损失少,疗效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