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增业△ 张欣 苏敏 何伟
【摘要】 目的 对老年性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对213例213只眼行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色白内障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环形撕囊91%,术中破囊4.2%,悬韧带断裂3.6%,前囊撕裂8%~10%。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15%。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熟练的超声乳化手术法及技巧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使手术更安全。
【关键词】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目前成熟期及过熟期老年性白内障(白色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完全混浊,部分患者晶状体核硬,囊膜脆薄,悬韧带脆弱等特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易出现并发症。我们采用超声乳化术对不同类型的老年性白色白内障患者,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技巧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其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4年1月~2005年6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色白内障213例(213只眼)。男119例(119只眼),女94例(94只眼),年龄55~93岁。根据晶状体形态,将其分成三种类型。Ⅰ型:晶状体皮质乳糜状软核白内障80只眼;Ⅱ型:成形灰白色皮质,灰白色硬核白内障75只眼;Ⅲ型:皮质乳糜状,黄褐色硬核白内障58只眼。
1.2 手术方法 全部手术在Zeiss显微镜下使用美国AMO超声乳化仪,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表面麻醉后,做上方角膜缘反弧形隧道切口5mm,暂不穿刺入前房,于3点、9点角膜缘内1mm透明角膜做侧切口,于侧切口注入粘弹剂(上海其生),撕囊、乳化各有特点。
1.2.1 Ⅰ、Ⅱ型白色白内障 截囊针自侧切口进入前房,在前囊膜中央开一小口,见乳糜状皮质溢出,随后选用非同轴注吸系统(双手I/A),一侧切口进入灌注头,另一侧切口进入抽吸头,吸除溢出的皮质,于前囊口中注入少量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mm。Ⅱ型白色白内障,皮质成形,较易进行连续撕囊,如果遇到囊膜向周边撕裂时,改用囊膜直剪剪除余下前囊膜。以上两类型接下来采用高负压劈核技术乳化、吸除晶体核及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自侧切口注水使正切口闭合。参数设定范围:能量15%~30%,负压160~200mmHg,抽吸流量26ml/min,平均乳化时间23s。
1.2.2 Ⅲ型白色白内障 截囊针在前囊膜开一小口,可见大量稀薄的乳糜状皮质溢出,采用非同轴注吸法(即双手I/A)吸除后,只残余棕黄色硬核及囊膜,无皮质垫。此时乳化要高度警惕,乳化时“挖坑”要深,劈核时要缓慢,防止晶体核在囊袋内突然旋转损伤悬韧带及囊膜,并随时将粘弹剂注入核与后囊膜之间,使碎核保持悬浮状态远离后囊膜,乳化完成后,注入粘弹剂,直接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自侧切口注水使正切口闭合。参数设定:能量50%~70%,负压200~250mmHg,抽吸流量26ml/min,平均乳化时间1min 30s。
2 结果
2.1 连续环形撕囊完成情况 表1。
表1 三种类型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完成情况 只(略)
2.2 主要手术并发症 表2。
表2 手术中并发症 只(略)
2.3 术后角膜情况及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水肿32只眼(15%),经治疗1周后恢复透明。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8者107只眼(50%),0.5~0.8者77只眼(36%), 0.1~0.5者29只眼(14%)。
3 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各种技术日臻完善。为使老年性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更安全、快捷,关键是主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下面逐一评述。
前囊膜撕裂的预防与处理:连续环形撕囊是超声乳化术最关键的步骤。撕囊直径以5~6mm为佳。为了方便术者在术中辨认前囊膜,国内外有报道采用染色技术使囊膜与皮质容易分辨[1,2]。另有文献提出[3],采用晶状体囊袋二步连续环形撕囊法,即第1次小面积撕囊,以减轻晶状体囊袋的张力后,再进行第2次完整撕囊,可以提高完整撕囊的成功率。根据白色白内障不同类型特点,我们研究了一套安全,便利的撕囊方法。前面已叙述。
术中破囊及悬韧带部分断裂、坠核入玻璃体腔的预防与处理:本组研究中术中破囊,悬韧带部分断裂及坠核入玻璃体腔三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超声乳化阶段。我们的经验是根据患者不同白内障类型采用不同的乳化方法,前文已述。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要采取前玻切、囊膜张力环植入及三通道玻璃体切除等措施,争取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 角膜内皮损伤的预防:超声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要远离角膜内皮,避免空发超声,超声头斜面转向一侧。另一方面要合理应用粘弹剂,目前流行一种新技术,即“软壳技术”[4],起到了很好保护角膜内皮的作用。
总之,白内障手术重在安全、复明,术后视觉质量好,只要手术方法及技巧运用合理,对老年性白色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也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术后效果良好的手术。
【参考文献】
1 Horiguchi M, Miyake K, Ohta I, et al. Staining of the lens capsule for circular continuous capsulorrhexis in eyes with white cataract.Arch Ophthalmol, 1998,116:535-537.
2 Pandey SK, Werner L, Escobar Gomez M, et al. Dye enhanced cataract surgery: anterior capsule staining for capsulorhexis in advanced/white cataract.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26:1052-1059.
3 Gimbel HV. Two stage capsulorhexis for endocapsular phacoemulsific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9, 16:246-249.
4 刘奕志,蒋守振.超声乳化术相关前沿技术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的应用.眼科时讯,2005,37:4-5.
作者单位: 110034 辽宁沈阳, 沈阳何氏眼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