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双权
[摘要] 目的: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单独一次使用丝裂霉素C(MMC),减少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手术采用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做4 mm×4 mm三角形巩膜瓣,将浓度0.4 mg/ml MMC棉片放置在结膜瓣及巩膜瓣下2 min~5 min取出,0.9%生理盐水冲洗术野,按常规完成滤过手术步骤。结果:术后眼压控制成功率为88%,低眼压发生率为11%,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为5%。结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MMC,可以减少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延长滤过泡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滤过性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术;联合;MMC
自1998年至2002年,我们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1]治疗青光眼28例(35眼),并进行了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35眼)青光眼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2岁~55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例(2眼);开角型青光眼6例(1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例(4眼);色素膜炎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者3例(3眼)。术前常规检查:视力、视野、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晶体、眼底、眼压、前房角,详细记录。
1.2 手术及用药方法 手术采用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做4 mm×4 mm三角形巩膜瓣,在做角巩膜缘切开之前,将浓度0.4 mg/ml MMC棉片放置在结膜瓣及巩膜瓣下2 min~5 min 0.9%生理盐水冲洗术野,按常规完成滤过手术步骤。术后用药同常规滤过性手术。
1.3 随访 术后1周内每日检查视力、眼压、虹膜、瞳孔、眼底、滤过及前房形成情况。2周后定期随访,检查视力、眼压、滤过、眼底等。本组病例随访期6个月~2 a,平均1 a。
2 结果
2.1 眼压 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 a。26眼术的后眼压控制在0.667 kPa~2.8 kPa之间,占74%;5眼眼压<0.667 kPa,占14%;4眼眼压>2.8 kPa,占12%。本组病例采用滤过手术联合MMC,术后眼压控制成功率为88%。
2.2 视力 本组病例35眼,术后视力提高1行~2行者7眼,占20%,保持术前视力者19眼,占54%;视力下降者9眼,占26%。
2.3 并发症 35眼术后4眼发生低眼压,占11%;2眼发生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占5%。
3 讨论
青光眼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青光眼,更容易发生滤过泡瘢痕化。造成术后眼压失控,视力下降呈不可逆损害。近些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在青光眼手术中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来减少瘢痕的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目前应用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抗瘢痕形成药物,MMC临床效果肯定,MMC的作用机制:MMC是由头状链霉菌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分子的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功能,抑制增殖期细胞的DNA复制;并能抑制RNA依赖性INA合成,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减少滤过口瘢痕形成。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MMC,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延长滤过泡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2]。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使用MMC也增加了术后低眼压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本文35眼术后有4眼发生低眼压;2眼发生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因此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合理地应用抗瘢痕药物,掌握其适应证,合理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临床使用MMC的过程中体会到,对一般的青光眼患者,应用MMC浓度为0.2 mg/ml,时间2 min~3 min为宜,对于一些难治性青光眼,应用MMC浓度为0.4 mg/ml,时间4 min~5 min疗效较好。同时使用MMC时,还应注意MMC对眼的毒性反应。
参考文献:
[1] 张舒心,刘磊等.青光眼治疗学[M].第1版.1998.
[2] 赵家良.眼科学新进展高级研修班,2005,12:5152.
(陕西省友谊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