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文献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与对策

http://www.cnophol.com 2009-11-20 9:32:17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廖文科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级在读博士生),湖南长沙 410078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摘要】  从综合防控的角度对近视防控工作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当前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日常措施,常抓不懈;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同时,提出了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主要对策,即努力减轻学生用眼负担,改善学生用眼卫生环境与条件,开展预防近视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坚持每天2次眼保健操的制度,建立学生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和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和改善学生营养,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近视;综合预防;健康教育;青少年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近视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城市女生为例, 1985年、1995年、2005年小学六年级 (12岁)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33.2%,46.1%,59.5%,初中三年级(15岁)分别为57.8%,71.3%,79.5%,高中三年级(18岁)分别为64.7%,77.9%,85.7%。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98%以上[1-2]。近视患病率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青少年健康问题。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7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并将“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目标之一。近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视的防控涉及诸多方面和众多环节,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综合考虑。因此,实现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必须根据当前近视防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综合防控的角度对近视防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完善工作思路,提出新的要求。

  1  学生近视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1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根据目前的医疗技术,近视一旦形成,眼睛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除了配戴适度的凹透镜矫正其屈光不正外,尚无科学、合理、确有实效的治疗方法,控制近视只有从预防方面寻求解决办法[3]。引起近视的原因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多发于青少年的低度近视更多的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后天环境因素导致的近视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真正消除导致近视发生的后天环境因素,就可以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的发展,有效降低近视患病率。因此,要使“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此外,由于近视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导致近视发生的环境因素(即“致近”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多种“致近”因素往往同时或相继存在,同时或连续发生作用,如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场所光线暗淡、用眼卫生习惯不好等往往同时存在。因此,预防近视不能只针对某一种因素或某一个环节,采取单一的防控措施。必须针对多种“致近”因素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即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加强用眼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改善用眼环境条件、改善饮食与营养等预防措施同时实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1.2  日常措施,常抓不懈  青少年近视的产生不仅是多种“致近”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较长时间反复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较长时间的反复作用,即便是多种“致近”因素同时发挥作用,也不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此外,在青少年学习的各个阶段(包括幼儿园),随时随地都会存在各种“致近”因素,各个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都有可能发生近视。中学阶段没有近视,也不能保证大学阶段就不发生近视。因此,近视的预防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防控措施就能产生作用,更不能通过搞运动式的做法,集中一段时间采取防控措施就能终身预防近视。必须作为经常性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从早上到晚上,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有“防近”的意识,随时随地落实各项“防近”的措施,真正把“防近”措施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些看似简单的“防近”措施,只要能够坚持做下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1.3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  在当前升学竞争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每个青少年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面对各种“致近”因素的威胁,每一个青少年都有可能发生近视。因此,预防近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面对每一个学生开展“防近”宣传教育,进行用眼卫生习惯的培养,采取多种综合性预防措施。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阶段“致近”因素也会不一样,必须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宣传教育、采取综合“防近”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阶段、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为重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视力不良率上升最快的时期是在13~16岁”,这个时期“既是青少年进入初、高中、课业负担猛增的时期,也是青春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今后防治视力不良率(尤其是近视)的重点应放在初中”[1]。二是要以处于边缘视力学生或有家族近视遗传因素的学生为重点。处于边缘视力的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视力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马上就会成为近视。而有家族近视遗传因素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患近视。因此,必须把这些人群作为重点防治对象,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预防的针对性。

  1.4  分工负责,全员参与  学校教育教学及家庭教育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致近”因素,其中诸多的“致近”因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需要所有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并及时消除这些“致近”因素。此外,教学环境条件的改善、教学时间与活动的安排、学生视力的定期检查等还需要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因此,预防近视必须学校与家庭结合,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及学生家长齐抓共管,形成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全员参与的防控机制,随时随地消除导致近视发生的各种因素。为保证学校与家庭各有关成员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明确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及学生家长的责任,使之各负其责,共同做好“防近”工作。尤其要强调班主任和家长的主导作用,把“防近”工作列入班主任的职责,作为考核班主任的重要指标;让家长把预防近视作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措施,切实承担起家庭环境中的“防近”任务。

  2  综合防控学生近视的对策

  2.1  努力减轻学生用眼负担

  2.1.1  要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造成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必须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当前预防青少年近视的首要任务。学校要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及寄宿生晚自习时间,坚决制止节假日安排学生补习功课的现象。教务部门要对各学科的测验、考试次数及家庭作业量进行规定,严格控制各学科测验、考试次数及家庭作业总量,并适当增加开卷考试科目,减少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各科任课教师要按照统一要求控制考试次数,精心设计考题,减少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要精选家庭作业,避免重复性、机械性家庭作业,切实减少家庭作业量。教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加强督促检查,使控制各学科测验、考试次数及家庭作业量的规定落到实处,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1.2  严格控制用计算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  由于电视、计算机及各种电子游戏机的逐步普及,青少年看电视、使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大量增加,特别是用计算机(尤其是上网)而产生的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及计算机的电子辐射,已成为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是家长必须严格控制孩子使用计算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尤其要控制连续一次性看电视、使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在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参照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限制孩子一次性使用计算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不超过40 min,对用计算机的时间更应严格和从紧控制。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近视,综合预防,健康教育,青少年)的信息
      热门图文

    干燥冬季教你如何抵抗

    我的冬季眼周护理心得

    眼睛永远保持20岁的秘

    秋冬眼部保湿护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