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志红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指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压力增高,导致视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青光眼的关键。相反,任其发展,周边视力及中心视力都将严重受损而导致永久性失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急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综合护理,对降低本病的致盲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0 例的治疗和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40 例青光眼病人中男12 例,女28 例;年龄45~75 岁,平均60.6 岁;单眼发病32 例,双眼发病8 例。40 例病人均眼痛难忍。36 例伴有同侧偏头痛及恶心、呕吐。40 例均有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狭窄或关闭,瞳孔散大,眼压6.61 kPa~10.61 kPa。
2 病人心理特征
2.1 紧张和恐惧。这是病人最常见的心理状态,由于发病突然,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对疼痛难于忍受,从而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2.2 不良因素。临床上发现病人如过度兴奋与悲伤、情绪激动、大发脾气、紧张、思想顾虑等不佳心理因素,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失调,导致眼压增高。过度疲劳、吸烟、饮酒也是发病的诱因。
2.3 悲观和抑郁。一些已经失明的患者,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往往会对治疗丧失信心,产生悲观抑郁的心理。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指导。青光眼病人一般性情急躁易怒,对环境的变化敏感。所以,应耐心向病人做思想工作,态度和蔼,并向病人解释青光眼急性发作与情绪有密切关系。要求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配合治疗。
3.2 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频繁应用缩瞳剂,有时会出现出汗、气喘、眩晕,此时应采取保暖,报告医师给予处理。局部点药,药液应靠近外眦部,并且压迫泪囊,以减少毛果芸香碱经鼻泪管吸收。对服用乙酰唑胺的病人应注意: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6~8 h以上,且在饭后服用,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碳酸氢钠,定期查尿常规。病人口服甘油后,要少喝水,以免影响降压效果。 20%甘露醇有强而迅速的脱水利尿作用,但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3.3 不要让病人在暗室内久待,以免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升高。患者的衣领不宜过紧,以免头部郁血使眼压升高。
3.4 治疗环境应安静,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睡时枕头应适当垫高,以免巩膜静脉压增高,引起眼压增高。
3.5 少喝浓茶、咖啡,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东西可使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发生紊乱,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使眼压升高,加重病情。控制饮水量,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500 mL。一次饮水过多,血液稀释,可使房水增加,眼压升高。
4 术前护理
术前除做好常规准备工作,注意病人全身状态外。更重要的是向病人深入解释病情,解除病人的疑虑,做好手术前的思想准备,才能配合各种治疗。对所做的手术给予充分的解释。青光眼手术目的是降低眼压,不是增进视力。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用药物治疗不能稳定控制升高的眼压,长期高眼压最后造成视神经损伤,形成视神经萎缩而失明。因此必须用手术方法解决降压问题。手术对眼组织有一定损伤,术后有可能加速晶体的浑浊,这一点要向病人解释清楚,以便能与医生积极配合,取得好的手术效果。
5 术后护理
5.1 观察术眼情况。术后24 h伤口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口服或肌注一般止痛剂可以缓解,如果不能缓解或术后2~3天又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以便合理处理。术后包扎双眼卧床休息1~2天,这一期间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头部过多活动。如果有咳嗽、咳痰要对症处理,防止因咳嗽或活动剧烈牵拉伤口,导致伤口出血而影响愈合。术后每日换药,为减轻炎症使用散瞳药物,注意勿混入健眼,避免非术眼青光眼发作。
5.2 合理调节饮食。要进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保证营养物质供给,提高组织修复力。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浓茶、咖啡,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 出院指导
6.1 定期复诊。观察滤过区状态、视功能及眼压变化,并对未发病眼进行监护,如果出现眼痛、眼胀,更需及时复诊。按医嘱定时点滴眼药水。使用的局部药物,术眼和非术眼的要分开包装,分开使用。
6.2 生活方式。出院后要注意养成生活规律、劳逸适度、睡眠充足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平日注意少量多次饮水,不宜一次大量饮水或喝浓茶,以免影响正常眼压调节。
6.3 用眼卫生。不长时间阅读或在暗处停留时间过久,室内光线要适宜,防止过强或过暗,平时要坚持按摩眼球(自眼球下部向上按摩),按摩时动作要轻,不可重压,每次1~3 min,每日数次。
我们通过大量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克服了不良心理因素,保护良好的心态,从而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好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