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秀梅 路磊 作者单位:716000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目的:分析陕北地区石油工人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及诊疗过程,探讨石油工人眼外伤的防治措施。方法:对530例陕北地区石油工人眼外伤病例,按照国家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类,并对致伤因素、职业、外伤种类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9∶1,野外工与室内工比例为45∶1 ,年龄 18~30岁组高发,特别是维修工、电焊工、车工最多。伤情最严重的是野外操作工。结论:造成眼外伤的原因除了与特定的工作性质、气候、环境条件有关外,与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及职业技能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眼外伤 致伤因素 外伤种类 安全防护
临床资料
1997年~2007年10年收治530例石油工人眼外伤中,男515例,女15例,男女比例35∶1。年龄18~30岁399例(77.2%),31~40岁98例(29%),41~50岁56例(14.5%),50岁以上14例(4.5%)。
就诊时间:受伤后10分钟~14天就诊,大多数在伤后48小时就诊,平均8天。
受伤环境:野外操作工138例(26 %),室内操作工105例(19.8%),室外操作工287例(55%)。
视力情况:外眼损伤视力影响不大,眼表损伤后果相对较轻,但眼部复合伤如巩膜破裂、眼内异物等对视力影响大,后果严重。
结 果
按照国家疾病分类ICD-10中损伤与外部原因分类中眼外伤的分类。见表1。表1 外伤种类(略)
讨 论
①季节性:由于陕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野外作业不能开展。 夏季干旱,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加之石油工作也多为体力劳动,出汗多,易疲劳。因此眼外伤除了车祸所致司乘人员眼外伤外,大多集中在夏季。本组530例夏季发病380例(70.3%)。春秋季节差异无显著性。②就诊时间长:陕北地区地形复杂,油井距有医疗条件的城镇医院相距较远,因此眼外伤后不能及时就诊,甚至贻误治疗时机。如1例巩膜破裂工人伤后14天才来就诊,色素膜嵌顿于伤口内,致交感性眼内炎,虽经治疗未摘除眼球,但双目失明,付出了惨痛代价。③致物伤:致物伤多为劳动工具、器械、设备或材料,因其表面粘有油污、泥土、沙石,部分还有强酸强碱,除致物伤本身造成的损害外,多合并有化学性损伤,因此伤后清创困难,反应重,治疗时间长且预后差。④侥幸心理:本组530例眼外伤中,18~30岁399例 (77.2%),与青年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规程不熟练、防护措施不当有关。⑤视力:本组资料显示致盲率35%(以出院时矫正视力<0.05计)。
通过分析发现,导致眼外伤的原因除了与特定的工作性质、气候、环境条件有关外,与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及职业技能等密切相关。建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工人文化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尤其是对青年工人的技术培训、岗前培训、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加强伤后急救处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为挽救有用视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孙凤海,许美玲.渤海地区海洋石油工人眼外伤650例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99-192.
2 石浔,陈锋.眼外伤住院患者404例统计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5,17:41.
3 王文霞,赵庆岭.油田工人急诊眼外伤480例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