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戢维颖 作者单位:(710032)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 全军眼科研究所
【摘要】 研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诱导分化后在羊膜表面培养构建角膜上皮移植片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分别培养并传2代后进行共培养,取共培养7d后的MSC覆载于新鲜人羊膜,再培养7d。对MSC及诱导后MSC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对覆载细胞的羊膜进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免疫荧光染色CD29和CD44阳性,CK12阴性。经角膜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后,MSC细胞CK12染色转为阳性。诱导后MSC接种到羊膜表面,迅速贴壁生长,组织学特性无明显改变,CK12染色仍为阳性。结论:经角膜基质细胞诱导的MSC表现出角膜上皮细胞特征,在羊膜上生长后保持不变。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细胞 羊膜 角膜上皮移植片
0引言
眼表由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泪膜3部分组成,眼表的稳定对维持角膜的透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是角膜缘干细胞,而由于外伤、炎症、变性等疾病造成的眼表损伤,会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的大量缺失,从而引起角膜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瘢痕形成。目前临床针对这类眼表疾病多采取单纯羊膜移植、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这几类手术方法,但以自体或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因供体来源不足及异体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而受限;而单纯羊膜移植重建眼表,因无上皮再生来源的干细胞而不能治疗角膜缘严重受损的眼表损伤。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角膜上皮移植片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给治疗这一类疾病带来了希望,近期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上皮细胞的潜能。我们探讨MSC作为种子细胞,经角膜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后,种植于羊膜表面,与羊膜共同构建角膜上皮移植片的可行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清洁级SD大鼠。低糖DMEM培养基及胎牛血清(Gibco),细胞培养基(DMEM,10mL/L胎牛血清);角蛋白多克隆抗体cytokeratin13(鼠抗人)、cytokeratin12(兔抗鼠)及山羊抗兔FITC标记荧光二抗购于美国Gibco公司,罗丹明标记荧光二抗购于Santa公司。Transwell小室(美国Millipore公司)。
1.2方法
按文献[1]方法并加以改进来分离和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取2wk龄SD大鼠,雌雄不限,断颈处死后在750mL/L乙醇中浸泡10min,无菌条件下,分离皮肤及肌肉,暴露骨髓腔,用DMEM液反复冲洗骨髓腔,将冲出的液体收集于培养皿,过筛、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按1×107/L密度接种于75mL培养瓶,加入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24h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2~3d换液,换液前PBS洗去部分未贴壁细胞,每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当70%~80%细胞达到融合时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传代,进行扩增培养。取生长为2代的MSC接种于预置在24孔板内的无菌盖玻片上,当细胞生长2~3d基本融合时,取出,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30 min,制成细胞爬片,行CD44,CD45,CD29直接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染色,同时用P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1]。取1wk龄SD大鼠,雌雄不限,断颈处死后在750mL/L乙醇中浸泡10min,于无菌条件下取大鼠眼球,显微镜下剪取角膜中央区域,将角膜剪碎成约为1mm×1mm的小块后放入离心管,加入胶原酶1mL,放入温箱消化1h,过筛、离心后加入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按1×106/L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48h换液,以后每2 ~3d换液,每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待细胞生长70%~80%基本融合时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1.2.1 MSC的诱导分化
取第2代的MSC与第2代的角膜基质细胞放置于Transwell体系中共培养,培养时6孔板下层接种MSC(5×105/L),上层接种角膜基质细胞(1×105/L),共培养体系上、下层细胞被隔开,培养液和可溶性因子可以自由通过。每日半量换液,置于50mL/L CO2,37°C培养箱中共培养7d,每日倒置像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将共培养7d的MSC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后,接种于预置在24孔板内的无菌盖玻片上,当细胞生长基本融合时,取出进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40g/L多聚甲醛固定,PBS溶液振洗3次,封闭血清封闭;每张爬片加入一抗(CK12)50μL,37°C孵育2h;PBS冲洗后每张爬片加入50μL山羊抗兔FITC标记荧光二抗,37°C避光孵育1h;PBS冲洗后用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为PBS溶液代替一抗。另细胞爬片用20g/L戊二醛固定,扫描电镜观察。
1.2.2诱导后MSC接种于羊膜上培养
先在无菌条件下取健康足月剖腹产产妇的羊膜,用含1×106U/L庆大霉素的无菌生理盐水洗去血迹,浸泡40min,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去除滋养层,将羊膜修剪成大小约为3cm×3cm的组织块,分装于培养皿后冻存于-80°C冰箱保存备用。用前常温解冻,水化后PBS冲洗,2.5g/L胰蛋白酶37°C培养箱消化1h,去除海绵层及纤维母细胞层,PBS反复冲洗后,将上皮面朝上铺于不锈钢支架上备用。消化的羊膜经HE染色,为纤维结构,无细胞残留。将共培养7d Transwell体系中的MSC消化后,以1×106/L密度接种于上皮面向上的羊膜表面,置50mL/L CO2,37°C培养箱贴壁4h后加入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以后每2d换液,共培养7d,形成上皮细胞片。每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未诱导MSC覆载于羊膜作为诱导的阴性对照。另取覆载MSC培养7d的羊膜(上皮细胞片),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同上文进行角膜上皮样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对照组为PBS代替一抗;另取部分羊膜做切片和HE染色。
2结果
2.1 MSC的培养和鉴定
原代MSC 24h后贴壁,完全伸展,呈梭形、多角形,形态不规则,小部分呈圆形的造血细胞经PBS冲洗后弃除。培养7d细胞基本融合后传代,经2次传代,P2代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胞体呈长梭形,核为椭圆形,形态一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呈漩涡状、辐射状排列(图1A),细胞生长迅速,4~5d传代。取P2代细胞行细胞表面标志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29,CD44呈阳性[1](图1B),CD34,CD45阴性,角蛋白CK12染色阴性。扫描电镜下,显示细胞呈长梭形的纤维细胞样,细胞突丰富(图1C),以上符合骨髓MSC特征。
2.2 MSC的诱导分化
MSC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7d后,诱导后的M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形态多呈四角形,扁平,形态变大,长梭形细胞减少(图2A);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示细胞表面角蛋白CK12染色呈阳性(图2B);扫描电镜检查,见大量上皮样细胞存在,细胞连成片状,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形态学分析此紧密连接为上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提示MSC已转化为上皮细胞(图2C);证实诱导后的MSC已定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