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126例

http://www.cnophol.com 2009-12-23 10:48:59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李传虎    作者单位:271500 山东东平,东平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东平人民医院于2005~2006年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2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眼科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126例156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02例120眼,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18例30眼,外伤性白内障6例6眼。年龄35~87岁,平均71岁。术前视力光感~0.2。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充分散瞳。根据患者情况或表麻或球后麻醉。开睑器开睑,依情况固定上直肌。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在角膜缘后1.5 mm做反眉状巩膜切口,长5.5~6.5 mm,深0.2~0.3 mm,用月形刀分离巩膜至角膜缘内约1 mm,15°穿刺刀做透明角膜侧切口。注入少量黏弹剂。角膜穿刺刀刺穿前房,黏弹剂维持前房。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化、水分离,转核至前房,核上下注入适量黏弹剂。扩大内切口,一般内切口大于外切口。把晶体圈匙轻巧伸至核后方,将核掏出。充分抽吸残留皮质。囊袋内推注黏弹剂,植入人工晶体。抽吸干净黏弹剂,侧切口注水形成前房。根据情况切口不缝合或缝合1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纱布遮盖双眼1天。

  2  结果

  术后第1天,106眼视力达0.3以上。角膜内皮轻度水肿30眼,1周后完全透明。一过性眼压升高5眼,用药后眼压正常。2例后囊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后,顺利把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糖尿病眼底病变10眼,视神经萎缩4眼,黄斑变性3眼。

  3  讨论

  白内障患者最为关心的是术后视力问题,这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效果好,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并且器械简单、经济、易掌握,是超声乳化手术外的另一选择,是一种新的安全的、合理的手术选择,既能满足患者,也能满足手术医生(包括新手和有经验者)希望无缝线手术的要求[2],适合防盲治盲的国情,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笔者体会:(1)不要片面追求表麻,除非术者经验多,手术熟练,病人十分配合,否则还是球后麻醉和固定上直肌安全。(2)不要片面追求小切口。有些核大核硬者,可适当扩大切口,以安全出核为目标。(3)不要片面追求无缝线,视切口能否水密而定。(4)不要片面追求经济,少用黏弹剂。要保证不损伤角膜和后囊。(5)不要追求时间短,每一步都要仔细稳妥地进行,以安全效果好为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伟,徐玲,张欣.适合中国国情的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切除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2):121-122.

  2 于志强,郝晓军(译).Aravind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上海:百家出版社,2005,171.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的信息
      热门图文

    按摩紧肤消肿去黑眼圈

    九个日常动作让黑眼圈

    小诀窍 让眼膜功效发挥

    打造国际化彩妆tips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全球医院网保健
    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卫生法制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