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颖,石 萍,夏明霞 作者单位: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对247例(247眼)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的小切口摘出,植入直径为5.5~6.0mm的一体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d,视力0.8以上者49例,占19%;0.5以上者81例,占55%;0.3以上者64例,占26%。结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费用较低,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尤其适用于大批量复明手术。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基层医院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手术设备的不断发展完善,手术方式日新月异,现在已经开展了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和激光乳化技术,使手术创伤越来越小,但由于该技术要求高,学习时间长,设备昂贵,费用较高,一旦出现并发症多能引起严重后果,在基层医疗单位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受到了限制,难以普及。传统手术因切口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散光大、愈合慢、住院时间长等不足已日渐少用。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近年来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1]因其切口小,同时具有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设备要求低,易于掌握的优点,并且经济实惠、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获得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同或相似的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是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笔者随同残联,在今年九月份对同年光明行动在基层医院的工作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次检查了三个县,共 247例(247眼),男106例,女141例。年龄52~91岁,平均67.2岁。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视力光感-0.1,核硬度1~3级94眼,4级以上153眼。
1.2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表面麻醉和(或)局部麻醉,作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在上方或11点时钟方位作5.5mm的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深度为巩膜厚度的一半,外切口距角膜缘2.0mm,内切口位于角膜缘内2.0mm的透明角膜。于3点钟方位角膜周边部作侧切口,用3.2mm穿刺刀由隧道底部刺破角膜进入前房,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行连续环行撕囊,扩大隧道的内切口使其大于外切口呈梯形。因农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时机晚,均为大核硬核。充分的水分离使囊与皮质、皮质与核、周围软核与中央核分开,使中央硬核尽量变小并从囊袋内分离至前房,以避免圆核操作损伤后囊和悬韧带;对于过熟核可扩大内外切口娩出,切不可在前房内过多操作,否则极易损伤悬韧带及角膜内皮。行水分离后将粘弹剂从核的边缘注入核后方使核与外皮质层及后囊之间形成一个空间,将5.0mm直径的注水晶状体圈匙伸入核的后方托起核缓缓抽出。注吸干净囊袋内清除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切口可自行闭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术毕单眼包扎1d,术后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
1.3 结果:术后3d,视力0.8以上者49例,占19%;0.5以上者81例,占55%;0.3以上者64例,占26%。
2 讨论
白内障手术在不断地改进,目的是微创、减少术后散光、提高裸眼视力、增高手术安全系数,术后角膜散光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术造成角膜形态改变,这与手术切口的长度、位置、形态和缝合等因素密切相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理想的复明手术,然而,手术源性散光仍然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因其切口小,不缝合,可显著减少手术源性散光,术后视力恢复迅速,早期角膜曲率稳定已得到公认,是目前较理想的复明手术方法。但由于超声乳化系统价格昂贵,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目前仍很难推广。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可基本满足这些要求。其结果可以与超声乳化相媲美[1]。一般认为白内障摘出术切口越靠近角膜缘或切口越长,缝线越多则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样具有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佳的优点[2],特别是Ⅳ级以上硬核,前者可以避免超声乳化加大热量所致的角膜内皮损伤,更为安全[3]。术后散光小的原因与手术切口远离角膜缘和角膜隧道切口潜行于角膜后基质层未伤及前基质层有关。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无需特殊设备,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效房,吕 勇,马 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
[2]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8,29(5):406.
[3] 徐庆斋,刘 涛,田凤侠,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2):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