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武岩 作者单位:066105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摘要】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常规检查以判断手术适应证、选择术式、判断手术禁忌证及评估手术愈后。方法 82例128眼老年性白内障术前例行超声检查,采用高频探头(7.5 MHz)观察晶状体、玻璃体、眼底及球后回声情况,测量眼轴。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伴:①玻璃体轻~中度混浊,术后视力0.5~1.2,对视力恢复无影响。②玻璃体重度混浊,术后视力≤0.6,对视力恢复有一定影响。③高度近视(眼轴≥26 mm),仅施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视力0.5~1.0,不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④视网膜脱离等为白内障手术的禁忌证。极硬核性白内障,行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5~1.2,不适于超声乳化术。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显示眼内结构,便于了解球内及球后病变,而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限制,为白内障病例提供选择手术依据,具有较大的临床适用价值。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老年性白内障 诊断价值
白内障成熟后,眼球内及眼底即成为眼科检查的“盲区”,而超声可弥补这一缺点,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获得晶状体、玻璃体、眼底及球后等回声情况,为临床医师判断手术禁忌证,选择术式及估价手术愈后提供很大帮助,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男45例,女37例;年龄51~85岁,平均68.7岁;共计128眼。术前视力均在0.1以下,手术115眼。老年性白内障伴玻璃体重度混浊12眼,中度混浊23眼,轻度混浊45眼,玻璃体机化4眼,视网膜脱离5眼,高度近视12眼。其中极硬核性白内障12眼。网脱及玻璃体机化眼未手术,玻璃体重度混浊眼中手术占83.3%,极硬核性白内障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仅施行白内障摘除术,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余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 LOGIQ 5、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 MHz。患者仰卧,轻闭双眼,以横切、纵切、斜切从各个角度和方向扫查,配合眼球转动,观察晶状体、玻璃体、眼底及球后回声情况,测量眼轴及晶状体厚度。
2 结果
2.1 正常晶状体声像 正常晶状体厚度为3.5~5 mm,前囊膜不显示,仅显示后囊中心部,表现为“月牙形”强回声带,整个晶状体外形呈现“前壁中孔型梭形”结构[1]。
2.2 老年性白内障声像图分型 ①皮质型:占75.78%(97/128),最多见,表现为晶状体前后皮质区呈带状或环晕状强回声,核心区域呈梭形低回声。②核型:占18.75%(24/128),晶状体核心区域呈强回声,自中心向皮质逐渐减弱。③混合型:占5.47%(7/128),整个晶状体呈弥漫点团状强回声。
2.3 老年性白内障声像图分期 根据临床分型仅叙述常见的皮质型:①初发期晶状体前后壁回声增强,但以后壁增强明显,前壁隐约可见。②膨胀期与成熟期在声像图上无明显界限,晶状体厚度增加,前后壁回声均增强,呈完整的梭形结构。③过成熟期:晶状体厚度变小,囊变形,回声强弱不等。本组病例晶状体厚度2.8~6.3 mm。特别强调一种极硬核性白内障,它属成熟期或过成熟期白内障,其声像图特征:晶状体厚薄不一,有时囊变形,整个晶状体回声增强,充满若干短光带和光斑。
2.4 白内障合并疾患声像图表现 ①玻璃体轻度混浊:以点状回声为主要表现。中度混浊:以雾状、线状、膜状回声为主要特点。重度混浊:以絮片状、团状回声为主要征象。②玻璃体机化:玻璃体内条状、膜状、丛状或树枝状物,回声强度不等。③视网膜脱离:部分网脱玻璃体暗区内显示强弧形回声光带,完全网脱显示倒“八”字形光带。④本组病例中高度近视眼眼轴26.1~28.5 mm,平均27.0 mm(正常23~24 mm)。
2.5 手术后情况 玻璃体重度混浊的12眼中手术10眼,术后其中5眼视力恢复至0.2~0.6,其余视力均<0.2。高度近视眼术后视力0.5~1.0。其余眼视力均恢复至0.5~1.2。
3 讨论
3.1 白内障手术禁忌证的判断 白内障为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因素。早期对视力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不到医院就诊,尤其农村,而当晶状体混浊到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全盲后才就诊,此时已经错过了眼科检查球内及眼底的机会。在未查清眼球内病变的情况下即行手术,就显得有些盲目。视网膜脱离、晶状体脱位、球内及球后肿瘤等均为白内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而玻璃体重度混浊、出血、机化、高度近视则可视为相对禁忌证。由于眼球的特殊构造及玻璃体的良好透声性,使得高频超声观察眼内情况准确、可靠,尤其它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限制,可以清楚地探查到球内及球后情况,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附着点、活动度等。因此,术前超声检查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眼内诸多病理情况的客观诊断依据,对白内障手术禁忌证的判断起着积极的作用。
3.2 术式的选择 眼轴过长(≥26 mm)的病例,仅施行白内障摘除术即可恢复良好视力。极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显得“力不从心”,因为此时的晶状体核大而硬,不具透明皮质,囊膜脆弱而缺乏弹性,如果采用超声乳化术,可造成角膜内皮等眼内组织的损伤。超声检查为手术医师选择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3.3 估计手术愈后 白内障术前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估计手术愈后,如玻璃体重度混浊、机化时,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尤其机化严重者,可牵拉球壁,引起眼球变形、网脱等严重后果。通过超声检查为手术医师,特别是患者本人初步估计愈后提供参考。
3.4 关于白内障成熟程度的判断 虹膜新月影透照试验是临床检查白内障成熟程度最简单易行的方法,阳性为进展期白内障,阴性代表成熟期白内障,对于晶状体局限性混浊及周边部混浊,本方法将失去诊断价值[2]。而B超检查不受晶状体混浊部位和范围的影响,能清晰显示晶状体混浊的类型及白内障进展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总之,无论是传统手术,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抑或超声乳化术,其手术效果与该眼的视神经、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全部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系。高频超声的优越性在于可直接显示眼内结构,了解球内病变,是眼科疾患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术前例行B超检查是必要的,应作为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和朝平,靳晓英,吴梅,等.7.5 HMz高频探头在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2):28-30
2 何守志.白内障及其现代手术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