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只在态度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班甡生
一天,我同学的孩子突然患病,急匆匆来到我的办公室,让我以医院系统内人士的身份,跟儿科医生打个招呼。当我问同学需要我向儿科医生提什么具体要求时,他支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想出来。我便随他到了儿科,结果发现他的妻子已经领着孩子做完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正在就治疗方案与医生沟通。听说我与患儿的“熟人”关系后,医生将诊治经过和我说了一遍,然后继续诊治孩子的病。由此可知,医生在实施诊疗时,对“熟人”、“非熟人”并没有区别,因为某一种疾病的诊疗常规是一样的。认识与否,患者所享受的医疗技术肯定是相同的。
没想到患儿离开医院来向我告别时,其母亲对丈夫说:“认识和不认识就是不一样啊!你一说认识,医生态度明显好多了。”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到儿科时,患儿和家长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医生,我是穿过“人墙”才见到医生的。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量,医生确实很难始终保持微笑服务。
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孩子的妈妈让同学来找我的原因:希望医生的态度再好点,再耐心一点,对技术似乎没有过分的要求。其实,就获得资源讲,态度问题只是形而上的无形资产,医疗技术才是具体可见的核心力量,这才是患者需要得到的真正实惠。
托熟人以求信任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医院 王玉莲
从我上班的第2个月起,就开始有亲戚来找我带他们看病。他们说:“不怕花钱,就图放心。”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让我着实忙了15年。
我工作一年后,托我看病的人已经扩展到亲戚所在的每个村里,每周都有两三个。碍于亲戚的面子,我无法拒绝;面对那淳朴信任的眼神,我更不能袖手旁观。但我真的很累,替他们挂号、取药、检查等,休息时间被占去了大半。看着我不耐烦的样子,母亲告诫我说:“他们找你那是信任你,世上最大的财富就是信任。”我当时并没有深刻领悟母亲的话。
10多年后,我终于体会到了信任的价值。只因为我曾在工作中给予的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安慰的话语,今天我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公交车上,经常会有人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有些患者说:“因为你在这儿,我们才愿意来你们医院看病。”母亲当年的话得到了印证。
我想病人,尤其是农村病人托熟人看病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渴望在熟人处找到安慰和心理支持;由于看病心情急切和对环境不熟悉,他们需要引导,而导医只是告诉他们如何填门诊手册,并不陪同引导;医务人员疏于沟通,有些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不能理解医生的专业术语,甚至闹出了笑话。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医院改善了医疗服务,导诊护士会帮患者挂号、就诊、护送病人检查等,接诊医生对患者热情、耐心。这两年,托我看病的人明显减少了。
观点集纳
浙江省青田县人民医院 吴吕伟
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病人看病不找关系,尤其是得了大病找不到关系就会有一种焦虑感。换个角度看,“看病托关系”也为医院提供了一个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形象的机会,医院引导好了,在消除病人焦虑的同时,还能加强管理。一是在诊疗、检查过程中给予熟人的“方便”,不应以牺牲其他病人的“方便”为前提。比如医生要尽量帮熟人安排预约检查,不要插队。二是热情地为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为患者介绍医务人员的情况,并叮嘱“我不在或者不说,他们也一样会尽心为你服务的”,以形成患者对于医院文化的新认识。
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 李 栋
我在多年接待患者投诉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医疗纠纷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熟人关系。其主要原因,一是面对熟人,医务人员忽视制度,造成误诊误治。有一位冠心病患者到门诊要求输液,因为是熟人,医生一看过去化验检查都正常,便没有再化验。结果几天后病人出现口渴、嗜睡等症状,一化验竟是糖尿病。二是面对关系病人,医务人员因为熟悉而大包大揽,放松必要的警惕性,造成告知不足。一名下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找到熟悉的大夫看病,大夫按照常规给患者进行牵引、外固定后告诉患者家属,患者病情稳定,没有生命危险。结果患者半夜突发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酿成一起较大的纠纷。患者托熟人看病无可厚非,但关系病人却在考验着我们的医疗制度。
广东省佛山市明城华立医院 谢克难
就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找熟人,选择自己熟悉的医生或医院,可称之为“关系就医”;二是看趋向,听广告,凭印象,随大流,哪里的牌子响,就往哪里去,权且称之为“感觉就医”。我从医已有45年,发现来找我看病的人中,“关系就医”与“感觉就医”的比例基本持平,其中“铁杆关系”,即非某个医生不看的患者约占“关系就医”的1/3。我认为,托关系看病无可非议,这种方式既不同于升学、招工、晋级、提干等人事中的找关系、开后门,也不同于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批条子,当然也不同于当前包工程、批地皮、搞推销中的玩猫腻,因为其中凭的是信用,没有世俗的铜臭味。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 董永红
病人找熟人看病的根由,还是基于对医生的不信任。尤其是大医院的大专家,“两慢一快”(即排队等待慢、划价取药慢、医生诊疗快)的就医流程使病人心中起疑。去年春天,我陪父亲去看一位疼痛专家。排了一上午队,我们好不容易才见到专家。但专家不等父亲说完病情,就挥笔开出了药方。听到专家对面的助手喊“下一位”时,父亲疑惑地站起来问:“这就看完了?”走出诊室时,父亲悻悻地说:“这哪里是看病,纯粹是走过场嘛!看驴还要扳一下嘴呢。”父亲是村里的兽医,他的话使我哭笑不得。后来,在熟人的帮助下,我们又到了另一位老专家的诊室。他详细地听完父亲的倾诉,亲手为父亲检查了身体,耐心向父亲讲解了病因和注意事项,之后才给父亲开药方。当我把两张处方放在一起时才发现,两位专家开的是同一种药。但是,前者只治病,后者治病又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