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跃 周元生
昆明普瑞眼科医院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650224
目的:根据眶上壁骨折病人CT影像学特征进行临床分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分析36例眶上壁骨折病人螺旋CT影像,根据是否存在额窦骨折、眶上缘骨折、骨折部位移位方向等形态学特点及临床体征进行临床分类并观察治疗。
结果:36例病人为16-40岁男性,90%为车祸所致,伴有不同类型眶壁骨折,眼球突出、眼球内陷、突眼、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损伤、疼痛不适等位主要常见的体征,共分为6种类型,并确定临床治疗原则:(1)无移位型:骨折没有发生错位,无需手术干预,以治疗软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为主;(2)单纯击入性骨折(眶顶向下方移位):骨折片移位进入眶内,无眶缘和额窦损伤;需手术干预、复位和固定;(3)单纯击出性骨折(眶顶向上方移位):眶顶向颅底方向上移,没有眶上缘的骨折与移位;治疗以临床观察和颅内压观察为主;(4)未累及额窦的眶上缘骨折:如有骨折部位的移位,则需要手术、复位、固定。(5)累及额窦的眶上缘骨折:手术治疗、复位、固定;(6)复合型:伴有其他眶壁骨折,手术治疗。可选择上眼睑切口及相关的眼科入路或冠状入路,固定眶缘和处理额窦后处理眶顶。术中合理处理额窦和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合理使用人工骨片和微钛钉板系统进行眶容积的恢复和骨折部位的固定是手术的基本关键技术。术前定性和定量判定眼肌功能对明确诊断和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组病人的处理结果证实此眶上壁骨折的分类具有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