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1.具有浅前房、房角较窄的解剖特点。
2.发作程度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轻,瞳孔阻滞不明显。
3.中晚期出现青光眼视野损害。
4.眼压升高。
5.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萎缩。
【药物治疗】早期患者治疗原则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间歇缓解期和临床前期,应将患者转送上级医院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对于中晚期病例,给予噻吗洛尔和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参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处理中1~2条)的同时转送上级医院进行外引流手术。
(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概述】这类青光眼病程进展较为缓慢,而且多无明显症状,不易早期发现。
【诊断要点】
1.两眼中至少一只眼眼压持续高于21mmHg。
2.房角开放,具有正常外观,没有与眼压升高相关的病因性眼部或全身其他异常。
3.存在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和视野损害。
辅助检查:视野检查,典型的青光眼视野损害如下:
(1)中心视野损害:早期改变最常见的是旁中心暗点,在注视点周围10度范围内。早期改变还包括鼻侧阶梯是指鼻侧视野水平分界线附近等视线的上下错位或压陷。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的弓形暗点,弓形暗点可延伸至鼻侧的中央水平分界线。上下方两个弓形暗点相接形成环形暗点。
(2)周边视野损害:多于中心视野出现暗点损害的同时或稍后发生,通常为鼻侧周边视野缩小,随后出现周边部颞侧楔形或扇形缺损,最终表现为向心性缩小,可仅剩中央5~10度的视野或颞侧残留小片岛状视野。
(3)直接眼底镜检查:主要是视神经乳头的形态学改变。正常眼底杯/盘比大多不超过0.4,双眼差距不超过0.2。正常盘沿形态宽度遵循下方最宽,上方、鼻侧次之,颞侧最窄的原则。如发现上述改变或视盘表面或其周围小的线状、片状出血,建议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阻止青光眼病程进展,减少视神经节细胞的丧失,以保持视觉功能的生理需要。药物治疗若能利用1~2种药物使眼压稳定于安全水平,视野和眼底改变不再进展,患者可以耐受可定期复查,则可长期选用药物治疗。如联合1~2种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阻止视野损失进展,则应转送上级医院更换药物或手术治疗。
1.0.5%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每日2次,每次一滴。
2.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点眼,每次一滴,一日3次,多作为噻吗洛尔不能较好控制眼压时的联合用药。
3.乙酰唑胺125~250mg,口服,每日2~4次,日总剂量不超过1g。多作为局部用药不能良好控制眼压的短期用药补充,或手术前用药,剂量和时间均不宜过大过长,以免引起全身更多不良反应。
二、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是以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眼部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是某些眼部或全身疾病或某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干扰了正常的房水循环,或阻碍了房水外流,或增加了房水生成。其常见的病因包括炎症、外伤、出血、血管疾病、相关综合征、相关药物、眼部手术以及眼部占位性病变。其病情复杂、严重,预后较差,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同时考虑原发病变与眼压,建议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三、发育性青光眼
发育性青光眼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青光眼,多在出生时已经存在异常,但可以在儿童期甚至青年期才出现症状、体征。分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少儿型青光眼和伴有其他异常的青光眼。此类青光眼由于发育的遏制,阻止了虹膜睫状体后移,房角形态和功能异常并存。降眼压药物在儿童均没有明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一旦发现儿童眼压升高或伴有其他眼部异常或青少年近视度数进展过陕应尽早转送上级医院确诊,确诊后应手术治疗。药物仅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儿以及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的补充治疗。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