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特点是急性发病容易诊断,而临床表现隐匿的患者则给诊断带来困难。
有典型眼内炎表现,无眼球外伤或手术史;
全身或局部有易感因素,如发热、肝脓肿、皮肤感染等;
有静脉穿刺或血管内操作史(支架、介入);
全身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患者;
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短期好转后又加重;
排除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辅助检查:
血、尿、脑脊液培养、涂片
病灶及分泌物细菌培养、涂片
眼内液细菌或霉菌涂片、培养(房水、玻璃体)
必要时用聚合酶链技术(PCR),对病毒或弓形体课提高阳性率
全身检查:B超、CT、MRI等
主要与以下眼部鉴别: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表面灰白色病灶)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眼内占位病变(白瞳)后期需鉴别
肉芽肿性(注意排除全身或局部感染灶)
诊断原因分析:
内源性眼内炎的误诊率可达10-50%(Binder等)。其中误诊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73.3%。初诊是几乎全部误诊。常常被误诊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Beche病、ARN\虹膜睫状体炎。进一步分析误诊的因素,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误诊的原因。初诊是往往不在眼科,未引起重视;接诊眼科医师缺乏经验;早期体征不典型;被应用激素治疗后好转后好转的假象所迷惑;患者卧床或昏迷未做进一步眼科检查。多数病例在症状3-5天后得到诊断,Michael报道有29%的患者延误治疗4天或者更长时间。
内源性眼内炎治疗策略:
内源性眼内炎的治疗应多学科合作,全身治疗。治疗手段包括:静脉用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手术;结膜下、球周注药。万古:G-球菌100%抑菌效果,阿米卡星、头孢类对G-菌杆菌效果相当,莫西沙星有很好眼内渗透性,糖皮质激素应用尚有争议。
1、药物治疗
抗细菌:眼内:G+球菌-万古霉素1.0mg;G-菌-头孢他定2.0mg;G+G-菌-氨基甙类。静脉:喹诺酮类,头孢类万古2g/日;点眼液、结膜下、球旁:左氧、托布、头孢类;对前房炎症有效
抗真菌:眼内:二性霉素B 5ug/0.1ml;静脉:酮康唑、氟康唑、咪康唑;点眼药、结膜下均不能渗入眼内。
2、玻璃体手术治疗
早期做预后好。
Laube 73%选择玻璃体手术,57%视力光感以上;
CHristensen 双眼 100%选玻切术,37%视力0.21-0.6;
玻切术后80%获手动以上视力,30%达0.1以上
内源性-63.3%选择玻切术,14.3%在0.05以上
98.1%选择玻切术,29.52%视力在0.0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