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就是行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医患关系比较简单,现代的医患关系随着人们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患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这是由于医患关系“物化”导致了医患关系“分解”,出现了“人病分离”现象。医生只关心患者的病,不关心患病的是什么样的人;加之依赖医技检查,忽视心理情感服务,此时,若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技术水平不高,患者的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则可能诱发医疗纠纷。医务人员要了解医疗服务的内涵,同时要学会“交际学”,学会和患者做朋友,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1.医疗服务的内涵:对于生命的认识,伦理界认为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除国家司法机关有权依据严格的法律程序剥夺他人生命外,其他任何人及社会组织、团体均无权剥夺他人生命。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有维护生命的神圣义务。医务人员既服务于病人的躯体,也服务于病人的精神,既服务于生命的每一阶段,也服务于从出生到临终的生命过程,甚至已发展成为从生前到亡后的“超生命全过程”服务。医疗服务是一种“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服务,即使在发达国家,临床医疗确诊率也仅有70%左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位医生敢保证自己从不误诊、不漏诊。临床医务人员面对的是病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对医疗保健要求则有层次、档次上的区别,有的仅需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有的则要求高级别、知名专家甚至特需服务。若干年前,当看病难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两个产妇挤在一张病床上也会觉得幸福。而现在,人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适宜自己的软硬件环境,更希望生产出“长生不老丹、返老还童丹”等药物,对医疗效果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值。
2.医患沟通与相互理解: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后,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人们的法律观念越来越强,维权意识越来越浓。社会对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和期望。《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学法懂法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根据和前提。规范行医,依法行医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共识。“举证责任倒置”,“无过错赔偿”等有关规定的实施,是对患者的保护,同时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约束。询问病情,做到知情同意、接受治疗是一种看病的既定模式,也是医患语言沟通的开始。
⑴医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吴阶平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一切为病人,还要为一切病人,为病人的一切,一个好医师首先应是一个好人,没有医德就谈不上责任心和同情心”。面对每一位患者,医者都应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还要虚怀若谷,集思广益,尽最大努力避免误诊。对一时难以确诊的,应以实相告,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其理解。许多诊疗方案取决于医生的既往经验和对药物熟悉。医生在诊疗中虽然具有权威性,但要克服家长主义作风。作为一位好医生,在决定诊疗问题时,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患者的求医行为不言而喻地隐含着对医生的信任,当患者有时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或不合理要求时,医者一定要和颜悦色,婉言解释,千万不可讥讽病人。应把患者看做是合伙人,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缩小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差距。在高额检查项目及贵重药品使用上要事先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要将病情及预后交待明白,这样就不会因误会而发生纠纷。交流时注意语言暗示,转移患者情绪和组织会诊等方法解除疑虑,减轻病人思想负担。作为医者,除了准确、认真、细致的服务外,假如能在精神上多给病人一点安慰关怀,那么,减少或避免由医患间情感缺失而引发的纠纷一定会成为现实。在互相尊重、理解下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亲友式的。由于病人的主动配合,对病情的诊治也十分有利,许多患者由此和医务人员结下了终身难忘的深厚友谊。如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在妇产科工作了一辈子,从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只要她经过病人身边,病人的呻吟都会停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俞卓伟副院长曾说:“先有病人后有医师,医师的价值只有在病人的康复中实现”。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的核心价值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医学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实现。
⑵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痛苦中的病人和情绪焦虑的患者家属到医院来是寻求帮助的,医务人员如果能积极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是患者和家属求之不得的,但事实是在一些大医院,每位门诊医生一上午平均要接待30名左右的患者,从问诊到检查诊断开药总共只有7、8分钟的时间,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看好病呢?有专家说,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积极主动做医生的伙伴的患者才是一名好患者。目前,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新药和新的诊疗手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医疗市场,患者面临的选择机会大大多于从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人都已经习惯在看医生前研究自己的病情。如英特网就能给每位患者提供帮助,任何人在几小时内就能广泛地研究从症状、病理学到临床治疗等各种相关问题,对一个明智的患者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医务人员也认为,患者见多识广,可以使医生们清醒谨慎,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医疗结果。因为这种患者能更好地照顾自己,能更好更迅速地理解医生的建议。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