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杨森告别了OTC(非处方药)业务和曾经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9月17日,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原总裁何赛德在他的职位上站完了最后一班岗。半个月之后,西安杨森副总裁Scott Canterberry接替他的职务,成为集团在过渡阶段的负责人。西安杨森的高层架构调整又一次拉开了大幕。
人事变动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在这次集团内部调整之前,西安杨森过去引以为傲的OTC业务已经被并入了上海强生制药。这个当初的王牌药企,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西安杨森的故事,要从28年前的那次“联姻”说起。
1985年,美国强生子公司比利时杨森,与陕西省医药总公司、陕西省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联合投资2.9亿元,成立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当时,西安杨森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均达到国内制药企业的顶尖水平。它还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理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启了中西方医药理念对接的先河。
而西安杨森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业绩“神话”。从1989年开始,西安杨森以每年两位数增长的销售业绩迅速崛起。公开数据显示,1990年—2012年,西安杨森的年销售额由4000万元升至51.3亿元。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牢牢占据着中国合资制药企业销售业绩第一的宝座。与此同时,西安杨森开始在OTC市场发力,并推出了多款畅销产品,如吗丁啉、达克宁等。仅这些OTC产品,就达到了10亿以上的销售额。盛极一时的西安杨森,甚至曾为美国强生在亚太地区的业绩做出近一半的贡献。
盛极而衰的故事屡见不鲜。西安杨森的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
这一年,西安杨森赖以为生的OTC产品产生断层,后续的新产品迟迟不见动静。之后,公司业绩开始显现出下滑的迹象。2012年,西安杨森的销售收入为51.3亿元,相比于2011年的51.9亿元,甚至下跌了1.12%。有趣的是,在西安杨森不断坠落的期间,美国强生在华的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强生制药,开始摆脱长年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并成为美国强生的独资公司。一家欢喜一家愁。
中国医药联盟高级专家顾问团成员、西安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在接受《新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西安杨森减少了对OTC产品的投入,再加上广告投入也开始递减,造成了对应产品的销量下滑。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西安杨森的后续产品十分欠缺。随着OTC领头羊产品进入生命的衰退期,后续又没有强有力的产品候补的情况下,直接导致销售后劲的不足。
此外,国内目前OTC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也是西安杨森衰落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对医保大力投入,OTC市场的部分份额被医院分流。另一方面,药店扩张也加剧了OTC市场的竞争。
不过,医药营销专家、北京易达伟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CEO冯军向本刊记者表示,西安杨森现有产品知名度比较高,功效也还不错,目前看来,业绩还可以维持。
尽管OTC一直被诟病增长乏力,只要留得青山在,西安杨森或许还能东山再起。但在OTC业务被美国强生并入强生上海制药之后,一切都戛然而止。如今,留给西安杨森的,只有OTC更名改姓后远去的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