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MS包括航海运动病(晕船)、晕车、航空运动病、航天运动病以及模拟器运动病等,其发生机制有感觉冲突和神经失匹配学说;神经递质假说;体液转移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神经毒性假说;耳石失重假说等;MS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显示运动刺激的外周感受器运动刺激的外周感受器主要包括前庭器官和本体觉感受器,前者直接将位置觉信息传递到前庭神经核,后者将本体感觉信息一方面经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到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另一方面经脊髓小脑投射和脊髓前庭投射传入小脑和前庭神经核,控制和调节机体的平衡、肌肉的张力和随意运动[5]。
3.1 VDT所致运动病的发病年龄 就个体而言,对MS的敏感性随年龄的变化而不同,婴儿具有免疫力,儿童则高度敏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MS的抗性也越来越强[6]。笔者研究发现学龄儿童中观察组的发病年龄略低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提示学龄儿童,特别是经常操作电脑者,可能为运动病的易患人群。
3.2 VDT所致运动病的视力 观察组的裸眼视力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矫正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提示MS造成的裸眼视力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因而电脑为MS的致病因素之一。
3.3 VDT所致运动病的眼压 观察组的眼压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测VDT所致运动病的视疲劳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眼压升高有关。
3.4 VDT所致运动病的性别特点 有研究显示女性MS症状比男性更多,胃肠反应症状也更明显,但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7,8]。笔者研究两组中女性患儿明显多于男性患儿,但两组之间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提示女性MS和视疲劳患者数量均多于男性,推测与女性性激素分泌因素有关。
3.5 VDT所致运动病的症状 两组眼部症状、颈肩酸痛症状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存在视疲劳的眼部症状以及颈肩酸痛症状,推测运动病和视疲劳发病可能均与用眼姿势不当以及眼部微循环障碍有关。两组发作性头晕、面色苍白、出汗、流涎、恶心或呕吐症状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有电脑操作史的MS患儿临床症状明显重于无电脑操作史的患儿,可能与脑组织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