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陈旧性外伤性泪道阻塞内涵管治疗

http://www.cnophol.com 2008-8-15 15:32:25 中华眼科在线

    
  3 讨论
    
  陈旧性外伤性泪道阻塞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泪液引流通道。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局部瘢痕收缩,解剖结构改变及手术治疗的“三难”(即找管难、缝管难、拔管难)问题 [1] 等影响疗效。庞秀琴等 [2] 报道二期肉眼直视手术成功率为60%~80%。杜春生等 [3] 二期手术未愈率达22.1%。内涵管技术是通过穿刺泪道入鼻腔逆行永久性置入,Cook公司根据泪道解剖及生理特点设计生产的鼻泪管支架,不必考虑这些影响因素。Song等 [4,5] 采用长头型和601型聚胺脂内涵管置入的方法治疗外伤性鼻泪管阻塞,取得良好成绩。本组11例下泪小管阻塞者采用长头型支架、1例单纯鼻泪管阻塞者采用601型支架。12例12只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随访3 周~1年,有效率92%;1例因支架移位阻塞,据患者自述是其因异物感而按压内眦区所致。取出支架重新置入,症状明显好转,冲洗通畅。术后泪道冲洗亦是提高开通率的重要环节。
   
  单纯陈旧性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穿刺时应尽量沿其原有通道进入后鼻道,以免假道形成影响疗效,增加并发症。鼻泪管外伤通常是上颌骨折的合并症,临床多先行上颌骨骨折复位,再施行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由于鼻泪管解剖结构的破坏,有的还有钢板内固定,所以,手术难度、复杂性和二次创伤程度相对增加,这些因素对内涵管置入治疗外伤性鼻泪管阻塞的影响有限,尤其是伤外致后鼻道塞闭者还需经穿刺形成的假道置管,改道引流至中鼻道。本组2例经假道引流中鼻道者1例出现移位,可能与改道后支架位置较表浅,异物感增强,患者不自主地按压内眦区有关。下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者只需一次置入长头型支架就能同时通。
   
  支架对位是内涵管技术的难点,必须使支架蘑菇伞位于泪囊并完全展开;长头型支架的长头位于泪小管,其顶端须距泪小管开口2~3mm处,否则可导致引流不畅,影响疗效。笔者事先在支架尾端侧孔穿一长丝线,术中通过推送导管向前推送支架和向后牵拉丝线来调节支架位置,效果非常满意。对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者来说,手术历时仅20~30min,且成功率高。
   
  总之,应用内涵管置入这项技术治疗陈旧性外伤性泪道阻塞,手术操作简单、迅速,效果明显,可重复操作,面部无二次创伤,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兵,周建强,陆漱玉,等.泪小管断裂吻合的几个问题临床探讨. 眼科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9,5:510-511.
    2 庞秀琴,张清,康玲艳.陈旧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眼科,1995,1:13.
    3 杜春光,秦淑清.268例泪小管断裂修复术总结.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1:681-682.
    4 Song HY,Lee CO,Park S,et al.Lacrimal canaliculus obstruction:Nonsur-gical treatment with a newly designed Polyurethestent.Radiology,1996,199:280.
    5 Song HY,Jin YH,Kim JH,et al.Nonsurgical placement or a naeo-lacrimal polyurethane elent:long-tern effectiveness.Radiology,1996,200:759-763.
    6 侯庆荣,舒克周,田联玉.鼻泪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141-142.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外伤性泪道阻塞)的信息
  热门图文

奥运月5大超人气媚妆

最适合看奥运的眼镜时

时尚MM配镜百搭技巧

火辣热烈的奥运加油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