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3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方法 回顾和分析运用胬肉转移术、胬肉切除术、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489例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结果 手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胬肉转移术复发率10.96%、胬肉切除术复发率8.19%、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复发率2.03%;术后1年随访观察,胬肉转移术复发率4.83%、胬肉切除术复发率5.60%、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复发率2.44%;术后2年随访观察,胬肉转移术复发率1.75%、胬肉切除术复发率2.59%、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复发率0.81%;术后3年随访观察,胬肉转移术复发率0.88%、胬肉切除术复发率0.43%、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复发率0%。3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胬肉转移术和胬肉切除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胬肉转移术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或胬肉切除术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3种手术方式中,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后复发率最低。 近年来,国内外对翼状胬肉的研究有了新进展,为探讨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案,笔者对489例翼状胬肉患者的3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其复发率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8年8月~2004年2月489例(706眼)翼状胬肉手术患者,其中159例228眼进行胬肉转移术术式,其中男52例,女107例,平均年龄45岁;162例232眼行胬肉切除术术式,其中男60例,女102例,平均年龄42岁;168例24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术式,其中男71例,女97例,平均年龄47岁。3组中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手术方法 [1] 与术后复发率 0.1%丁卡因结膜囊内表面麻醉后,胬肉头颈体部注射2%利多卡因0.2~0.3ml,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有齿镊抓住颈部,用尖刀片沿头部边缘切至角膜前弹力层下面的实质层,保证角膜上不残留血管与纤维结缔组织。在同一角膜层内继续分离过角巩缘至巩膜。之后,分别用3种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术后均滴润舒2滴,1%阿托品1滴,结膜囊内涂四环素眼膏,单眼包扎24h后,0.5%考地松6次/d,润舒3次/d,四环素眼膏1次/晚。术后5~7d拆线,拆线后0.5%考地松3次/d,润舒3次/d,四环素眼膏1次/晚。术后1个月~45d停药。
1.2.1 胬肉转移术 完成胬肉头颈部与角膜及角巩缘分离后,沿胬肉上下缘切开结膜,充分分离与其下面的巩膜,将胬肉头颈做一褥式缝合,将胬肉埋入穹隆部结膜下。
1.2.2 胬肉切除术 完成胬肉头颈部与角膜及角巩缘分离后,沿胬肉上下缘切开结膜,充分分离胬肉与其下的巩膜,在结膜与胬肉间注入生理盐水0.5~1ml,使结膜与胬肉易分离,充分分离结膜与胬肉后,干净切除胬肉组织;切除部分游离结膜,将余下的球结膜平铺在巩膜上,将结膜缝合在巩膜上,暴露距至角巩膜3~4mm巩膜。
1.2.3 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移植术 完成胬肉头颈部与角膜及角巩缘分离后,沿胬肉上下缘切开结膜,充分分离与其下面的巩膜,将胬肉及胬肉上的结膜组织干净切除。在角膜上方结膜内注射麻醉药1ml,做不带结膜下组织的结膜瓣约6mm×4mm;游离移植结膜,将结膜瓣连续缝合于原胬肉周围健康结膜上。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