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见表1。
2.1 胬肉转移术 159例228眼中,术后6个月复发25眼,复发率10.96%;术后1年复发11眼,复发率4.83%;术后2年复发4眼,复发率1.75%;术后3年复发2眼,复发率0.88%;3年内共复发42眼,复发率18.42%。
2.2 胬肉切除术 162例232眼中,术后6个月复发19眼,复发率8.19%;术后1年复发13眼,复发率5.60%;术后2年复发6眼,复发率2.59%;术后3年复发1眼,复发率0.43%;3年内共复发39眼,复发率16.81%。
2.3 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 168例246眼中,术后6个月复发5眼,复发率2.03%;术后1年复发6眼,复发率2.44%;术后2年复发2眼,复发率0.81%;术后3年复发0眼,复发率0%;3年内共复发13眼,复发率5.28%。 表1 3种术式复发率比较 (略)
胬肉转移术与胬肉切除术2种术式术后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胬肉转移术与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或胬肉切除术与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术式相比,术后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故在3种手术方式中,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后复发率最低。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形似翼状而得名,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近地球赤道部与户外工作人群发病率高,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关系。最近试验研究表明长期紫外线照射可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的损害,从而发生翼状胬肉 [2] 。当刺激症状非常明显或胬肉发展可能危及视轴或影响视力时,考虑手术治疗。 3.2 术式 胬肉转移术是将翼状胬肉头部转移至一侧球结膜下,使胬肉改变发展方向并逐渐萎缩以达到手术目的,术后有复发率较高,部分病人自觉有刺激症状,而且有碍外观等缺点。胬肉切除术是将翼状胬肉全部切除,保留了原胬肉上面部分球结膜,术后的复发可能与翼状胬肉切除的干净程度及所保留的翼状胬肉上的结膜有关。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大大地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水平,一方面翼状胬肉与病变结膜间已切除干净,另一方面移植的健康近角巩缘结膜内含有少量的干细胞,对防止翼状胬肉复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75-281. 2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