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阵面像差引导的角膜切削
基于对角膜屈光手术前后波阵面像差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用波阵面像差引导的角膜屈光手术。即通过像差仪测量的结果来指导PRK和LASIK手术以矫正眼的较高、低阶像差。不仅可以达到常规PRK/LASIK矫正屈光不正之目的,同时因消除眼球较高价像差使人眼获得良好视力的同时提高视觉质量。
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消融,即当前许多文献中所称的所谓个体化消融(customized ablation),是指根据不同个体独特的眼光学特性和角膜解剖特性,通过各种球镜、柱镜、非球镜以及非对称的角膜消融,矫正个体球镜、柱镜并减少高阶像差,从而提高视网膜的成像质量。它是用各种类型的波阵面像差仪测量患眼的波阵面像差,其数据经计算机计算,制订出需矫正的治疗方案,通过激光系统实行手术。实施波阵面像差引导的角膜切削手术系统应包括以下4个基本部分:1.波阵面像差测量装置即波阵面像差仪;2.高频率(200Hz)、小光斑(<1mm)扫描式准分子激光系统;3.快速自动眼球追踪器,因手术应保持激光光轴与眼球视轴的一致性,而切削偏中心0.3mm已足以引起术后眼像差的增加;4.一个连接波阵面像差仪及激光系统并完成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连接系统。在术前需测量每个人眼的波阵面像差,测得的像差以角膜外表面不规则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对其角膜表面进行精确的亚微结构塑形。激光斑的大小对所矫正的像差类型有关,由于高于4阶的像差对视觉质量影响较少,目前临床上多矫正4阶及以下的像差,理论上用小于1mm直径的激光束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类像差。
Seiler用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15只眼的近视、散光及高阶像差,1个月后4只眼(27%)的视力达到超视力20/10,这4只眼像差的RMS值均较术前减少,最多减少了40%,视敏度的增加与RMS值减少密切相关。而所有眼的RMS值平均增加了40%,与常规LASIK手术后像差可增加10~20倍相比,结果尚令人鼓舞。尽管对像差的矫正还不十分理想,该结果表明为眼的像差所限制的视敏度可以通过手术矫正像差来改善。此外,许多矫正视力正常的人,在接受了个体化切削后在一定的距离和开大的瞳孔下空间视力得到提高。目前选择做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适应征包括:①总体高阶像差大,6 mm瞳孔时,总体高阶像差的RMS值超过0.2mm;②以前因屈光手术不理想造成眼球产生显著的球差和彗差增加;③暗光下具有大瞳孔的年轻人和需要夜间开车的人。
但是目前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假如像差矫正采用较大的光学区(≥6.5mm直径),则比标准球镜及散光矫正模式需要更深的角膜切削。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高度数矫正时为了不影响角膜结构的完整,不可能完全矫正视觉像差。因为像差的矫正需要切削的边缘具有明显的深度,为避免增加愈合反应,需找到合适的过渡区使视觉结果尽可能完美并尽可能减少组织的切削。②个别眼术后高阶像差增加大于常规LASIK,可能是由于像差测量误差尤其是一些复杂病例像差测量困难所致,或由于测量和手术中存在对位误差。③波阵面像差可随年龄增加而改变,而且受调节、泪膜等因素的影响,使测量结果不稳定。④某些高阶像差如垂直彗差或许对眼的视力有益,消除这些像差后反而造成视力下降。⑤角膜瓣及角膜伤口愈合等可产生新的像差。
当然,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和标准的LASIK手术一样,有手术中和手术后各种的并发症。如切削错误、上皮内生长和医源性角膜扩张的危险性。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