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7年6月~2004年6月期间,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的5~12岁患儿450例(780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经阿托品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矫正视力低于0.8或双眼视力差异2行者,先配戴矫正镜,再行遮盖治疗,同时辅以视刺激疗法、增视疗法、红色滤光片疗法以及海丁格刷、同视机、穿针、穿珠描绘等精细作业综合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立体视觉以及随诊疗效的巩固情况。结果 治疗效果按视力提高程度分为4级:(1)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仅1行;(2)有效: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3)显效:视力提高4行或4行以上;(4)基本治愈:视力提高至矫正视力0.9以上。其中5~8岁组基本治愈454眼(75%),9~12岁组基本治愈88眼(50%);轻度弱视基本治愈245眼(90%),中度弱视基本治愈304眼(78%),重度弱视基本治愈77眼(65%);单眼弱视基本治愈42眼(35%),双眼弱视基本治愈548眼(83%)。结论 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高,弱视程度越轻,效果越好,且单眼弱视疗效低于双眼弱视。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行之有效。
【关键词】 综合疗法;弱视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普通人群中,弱视的检出率约为2.83%。在我国3亿多儿童当中,就有1千万弱视儿童,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如何改变当前发病状况,运用新科技、新方法、辨证施治、治标治本,是眼科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于1997年6月~2004年6月开展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儿童450例(780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12岁以下的弱视儿童450例(780眼)进行观察,其中双眼患者330例(女152例,男178例),单眼患者120例(女62例,男58例)。内斜视125例,外斜视56例,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者38例,其余为正常眼位。平均年龄6.8岁。
1.2 方法
1.2.1 治疗前检查 (1)双眼远视力、近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2) 眼位及注视性质;(3)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后节、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4)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每日1~2次,3天后检影、验光、矫正视力,低于0.8者进行治疗。
1.2.2 治疗措施 (1)遮盖疗法:遮盖健眼,配戴矫正眼镜。(2)视刺激疗法(CAM):根据患儿视力差异,选择适当的光栅,原则上使用能看清较高密度光栅的前第2个,逐渐向高密度光栅更换。在放有图像的有机玻璃上描绘,每分钟光栅旋转1周,每次描绘7min,达到对黄斑中心照射强化刺激的目的,以求提高视力。(3)增视—红色滤光片联合法:使用长春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在此设备12V强光源照射下,嘱患儿注视其设备内的中心黑点,30s后,立即注视8V光源下红色闪烁光3min,如此反复进行3次治疗。视力进步后将保护黄斑的小黑点由5° 改为3°,使弱视眼的注视点逐渐向黄斑中心凹移位。(4)海丁格刷疗法:适用于旁中心注视纠正至3°以内的非中心注视患儿,让患儿注视飞机图片中的光刷,令患儿将“光刷”看成飞机的螺旋桨,以提高其兴趣。刷的旋转速度由慢变快,每次5~10min,每日1次。(5)同视机治疗:调整同视机瞳距,如为内斜视者,调瞳距较自身瞳距偏大;如为外斜视者,调瞳距应偏小,并根据视力适当调整闪烁光亮度、频率,以纠正眼位,消除抑制,提高双眼融合功能。(6)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在家长的指导下,要做穿针、穿珠、插板、描绘等家庭作业,以刺激眼肌,锻炼视功能。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视力提高程度分4级:(1)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仅1行;(2)有效: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3)显效:势力提高4行或4行以上;(4)基本治愈:视力提高至矫正视力0.9以上。
2 结果
2.1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疗效比较 (略)
从表1可以看出,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
2.2 弱视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2。
表2 弱视程度与疗效关系 (略)
从表2可以看出,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弱视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2.3 单眼弱视与双眼弱视疗效的对比 见表3。
表3 单眼弱视与双眼弱视疗效对比 (略)
由此可以看出,单眼弱视疗效低于双眼弱视疗效。
3 讨论
弱视的危害在于很多弱视患者由于不能及早的发现和治疗,失去了较好的视力和立体视觉,求学、求职等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弱视的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有效的进行治疗极为重要。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疗效明确显著,既可缩短单项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影响弱视的治疗因素很多,如初诊年龄、治疗时机、弱视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患者的依从性,这就提醒我们除了完善仪器设备,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要为患者提供优越的训练环境,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注意信息反馈,有利于随访,把综合治疗法治疗弱视的工作扩大、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