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以往的报道中,先天性上睑下垂中弱视的患病率为20%~30%[1,3]。而大部分作者认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中的弱视是由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引起[1]。本文屈光不正性弱视在上睑下垂中占38.6%。75只眼上睑下垂,67只眼患屈光不正,61只眼有散光,散光≥1.50D者33只眼,在上睑下垂中占44%,其弱视患病率为34.6%。在正常群体中,散光度的分布为1.00D~1.25D占85%,≥1.50D占15%[2]。先天性上睑下垂与正常群体中≥1.50D散光的比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上睑下垂就是产生大散光的主要原因。本组中≥1.50D散光的弱视患病率为34.6%,那么上睑下垂是弱视形成的间接因素,先天性上睑下垂与弱视的形成有关。
上睑下垂为什么会形成散光?而且87%是合例散光。这与婴幼儿时期眼球与角膜发育阶段受到上睑下垂影响有关。婴幼儿期,眼角膜组织弹性强于韧性,上睑下垂后遮盖角膜范围大于正常眼,这种状态下,睑裂松紧度、上睑组织的厚薄、眼眶内的压力都或多或少对眼球及角膜产生压力。婴幼儿时期,睑裂、上睑对角膜的压力在水平方向,角膜受压水平轴伸长,而相对角膜垂直轴缩短。从出生到生长发育期内,长期的压迫角膜,引起曲率变化,形成不同程度的合例散光。本组资料对上睑下垂程度与散光度的关系作了相关回归分析,两者间无相关意义。上睑下垂后,婴幼儿期睑裂的松紧度、上睑组织的厚薄、眶内压的大小可能对散光度的大小关系更大。
本组对单、双眼先天性上睑下垂间的弱视比率进行统计,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即单双眼上睑下垂发生弱视的比率无明显差异。国内文献中关于上睑下垂中弱视患病率的报告,张方华[3]组30%,资料平均年龄13岁;袁天国[4]组28.2%,资料平均年龄16.8岁;王凤秀[5]组20%,资料平均年龄17岁。本组弱视患病率为56%,平均年龄8岁。为什么本组弱视患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组?为此我们将≤8岁组与>8岁组的弱视患病率分别统计:≤8岁组为63%,>8岁组为33%。说明先天性上睑下垂初诊年龄的大小是各组报告弱视患病率差异的原因,初诊年龄增大,弱视患病率减小。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大,提上睑肌力有所增强,或通过额肌及仰视等代偿手段使视网膜获得更多的刺激有关。
4 参考文献
1 Andersomn RL,Baurgartner SA.Amblyopia in ptosis.Arch Ophthalmol,1980;98:1068
2 徐广第.眼屈光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1
3 张方华,孔令媛.先天性上睑下垂与弱视.中华眼科杂志,1985;21增刊(7):17
4 袁天国.先天性上睑下垂与弱视.实用眼科杂志,1989;7(7):426
5 王风秀,徐 深,侯四清.先天性上睑下垂与弱视.实用眼科杂志,1988;6(1):35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