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供体移植物按移植的形态可分为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前者即用酶将细胞分离,形成细胞悬液后移植。本研究采用的是组织移植,直接收集片段状视网膜组织,未经酶处理。胚胎2周兔视网膜仅有内外成神经细胞层(neuroblast cell layer),尚无感光细胞的分化,至出生后1~2周由外成神经细胞层分化成内外颗粒层而出现感光细胞的发育[2],因此,内外颗粒层分化,是胎兔视网膜移植后发育的有利证据。本实验大部分植片在移植后3~4周(即相当于生后1~2周),可见两种细胞的分化似内外颗粒层,外颗粒层细胞位于花环的中心,成向心性排列,内颗粒层位于花环周围。这说明移植后的细胞仍可在受体内按自身的发育过程继续发育。但可见少量感光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位于受体及移植细胞之间,这些固缩核可能同时来自于受体及供体细胞,而移植部位附近的受体视网膜结构正常,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移植部位的受体视网膜感光细胞失去与色素上皮的正常联系造成代谢的障碍而出现变性。
本研究在术后1周就发现移植细胞的排列大部分呈花环状。目前形成这种花环结构的机理尚不清楚,我们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有:(1)机械或手术因素对胚胎组织生长的干扰。体外培养的胚胎视网膜未见花环结构,而受到机械或其它因素干扰时出现花环结构[3],因此我们考虑移植手术本身可能造成胚胎视网膜生长中断或注射时组织卷曲排列。部分移植物并未排列成环状,而是成片层状,这种随机性的现象也可能归因于注射本身。(2)色素上皮的影响。色素上皮细胞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可通过细胞因子诱导成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对感光细胞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4],先天性色素上皮病变造成的视网膜营养不良,可以观察到感光细胞呈花环状排列,因此处于胚胎期的视网膜细胞移植入成熟体内,可能接受处于不同成熟程度的色素上皮的诱导而出现这种排列的异常。花环的形成使视网膜失去正常的排列及联结,不利于正常的光传导,因此今后有必要对移植物的生长进行长期的观察及对花环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S-抗原[5]即终止蛋白(arrestin),是分子量为50000的球形蛋白质,正常存在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中视杆及部分视锥细胞上,是感光细胞的特异性抗原,也是光传导过程的重要蛋白,通过与磷酸化的视紫红质结合参与光传导过程。移植前胚胎期视网膜由成神经细胞组成,S-抗原尚未发育,染色阴性,移植后1~4周,移植物的S-抗原染色阳性一方面说明移植的成神经细胞在受体内继续发育成感光细胞,达到移植的目的,同时也说明移植的感光细胞已具有了光传导的物质基础,为视供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没有发现明显的免疫排斥现象。分析原因可能与视网膜感光细胞Ⅰ类抗原表达较弱,几乎无Ⅱ类抗原表达有关。而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的免疫赦免和前房免疫相关偏离也可能是免疫排斥发生率低的原因。但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移植后长期的免疫状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Caroline WL.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fetal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escues photoreceptor cells from degeneration in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 retin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6,17∶204
2,Stone JE,Egan M,Rapaport DH.The site of commencement of retinal maturation in the rabbit.Vision Res,1985,25∶309
3,Caffe AR,Visser H,Jansen HG,et al.Hist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neonatal mouse retina in organ culture.Curr Eye Res,1989,8∶1083
4,Coulombre JL,Coulombre AJ.Influence of mouse neural retina on regeneration of chick embryonic pigmental epithelium.Nature,1970,228∶559
5,Donoso LA,Merryman CF,Edelberg KE,et al.Retinal S-antigen in the developing retina and pineal gland∶a monoclonal antibody study.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85,26∶561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