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眼球穿孔伤后化 脓性眼内炎是眼球穿孔伤十分严重的合并症,治疗困难。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为2.4 %~17%[1,2]。发生率的不同可能与各地的生活环境、致伤原因及医疗水平 不同有关。国内尚缺乏 这方面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眼球穿孔伤后发生化脓性眼内炎的患者中,男性占了大 多数87%,其中大部分为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眼内炎后导致的低视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 青年人的劳动能力;在这50例患者中12岁以下的儿童有20例,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3.1 伤口大小、异物存留、及晶状体损伤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国外 有学者认为大伤口、异物存留及晶状体损伤会增加眼内炎发生的可能性,但亦有学者的研究 不支持此观点[3,4,5]。一旦眼内炎发生,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其预后尚未见 报道。理论上讲,大伤口更严重地破坏眼的防御功能,大伤口和异物存留可能增加眼内的感 染源,而晶状体损伤,晶状体蛋白溢出会导致过敏性葡萄膜炎的发生而促进或加重感染性眼 内炎的发生。但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论这些因素是否对眼内炎的发生有促进作用,一旦 发生眼内炎,大伤口、异物存留及晶状体损伤对疾病的预后均无明显影响。国外有研究报道 手术是否及时(≤24h)对该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3],但由于大 多数患者来我院就诊时已超过24h,所以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手术时机对预 后的影响。
3.2 病原学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病原学的研究结果显示:49%的病例 检出病原体,这一结果与Alfaro的报道基本一致[6]。3种检查中,玻璃体 病理检查(HE、Grams和Gimsa染色)的阳性率最高,但玻璃体、房水的培养可同 时检 出具体的菌种和药敏,因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 我们不难发现,眼球穿孔伤后眼内炎的发生以G+球菌感染为多,但G-杆菌感染的预 后较差。与皮肤、内脏的葡萄球菌感染不同,G+球菌所致的眼内炎多为腐生葡萄球菌( 5/11)和表皮葡萄球菌(3/11)。这两种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眼内炎起病较 晚,发展相对缓慢,经治疗后预后较好。而G-杆菌所致的眼内炎则起病急、发展快,破 坏严重。49例病例中有4例在病程中曾出现全眼球炎、眶蜂窝织炎,其中有3例是G-杆菌 感染;而在4例明确为G-杆菌的病例,有3例发生眶蜂窝织炎。对这些病例我们在很短期 内施行了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和眼内注药,虽然能控制炎症,但很难保存视力,本组病例中 几乎所有G-杆菌所致的眼内炎最后均为无光感。
我们认为,和机体其它部位的感染一 样,眼内炎也是一个机体与病原体之间相互较量的过程。Rubsamen曾发现在病原学 检查为阳性的病例中仅35%发生眼内炎[7]。这说明机体对外来的感染源具有一定 的抵抗能力和清除能力。因此我们推测,眼球穿孔伤后眼内炎的发生是机体和病原体较量失 衡的结果。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条件性致病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44%,8/18 ),所以在眼球穿孔伤后眼内炎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免疫功能的破坏有关,其中是否存在 全身免疫功能的异常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眼球穿孔伤后眼内炎的 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因而针对病原体的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然 而,临床上病原学检查的阳性率仍不理想,限制了该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病原学检 查阳性率是提高化脓性眼内炎临床诊疗水平的当务之急。
1,Fisch A,Salvanet A,Prazuck T,et al. Epidemiology of infective endophthalmit is in France.Lancet,1991,338∶1373
2,Boldt HC,Pulido JS,Blodi CF,et al .Rural endophthalmitis.Ophthalmologe,198 9,96∶1772
3,Schmidseder E,Mino de Kaspar H,Kl auss V,et al.Posttraumatic endophthalmit is after penetrating eye injuries.Risk f actors,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 and fun ctional outcome.Ophthalmology,1998,95(3) ∶153
4,Duch-Samper AM,Menezo JL,Hurtado- Sarrio M,et al.Endophthalmitis following penetrating eye injuries.Acta Ophthalmo l Scand,1997,75(1)∶104
5,Thompson WS,Rubsamen PE,Elynn HW Jr,et al.Endophthalmitis aft er penetrating trauma.Risk factors and v isual acuity outcome.Ophthalmology,1995, 102(11)∶1096
6,Alfaro DV,Roth D,Liggett PE,et al .Posttraumatic endopht halmitis.Causative organism,treatment an d prevention.Retina,1994,14(3)∶206
7,Rubsamen PE,Cousins SW,Martinez J A,et al.Impact of cultures on management decisions following surgical repair of penetrating ocular trauma.Ophthalmic Sur g Lasers,1997,28(1)∶43
收稿:1999-01-28
修回:1999-10-09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