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继续教育 >> 网上学习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HLA-B27抗原与前葡萄膜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http://www.cnophol.com 2008-10-31 15:04:35 中华眼科在线

  3 讨论 

    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是进行HLA-B27分型的传统方法,此方法需要高质量的抗血清,所用费用高,在一般医院难于推广,但以PCR方法检测HLA-B27全部等位基因,方法较为简便,所需样品量少[7],且我们同时扩增人类生长激素基因作为内对照,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经过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我们发现二者相同,表明PCR方法可以取代传统的血清学方法,两种方法所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血清阴性的椎关节病变如AS、炎症性肠道疾病是其常见的伴随疾病,此类疾病与HLA-B27有明显的相关性。我们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患者阳性率高于单纯AAU患者阳性率,更高于人群中的阳性率。Linsen等[5]发现在AAU患者中约50%为HLA-B27阳性,在AS伴发的AAU患者中阳性率近100%。

  HLA-B27与AAU和AS的密切相关性为我们确定AAU的病因和类型提供了帮助。在我们诊治的20例AS患者中仅有2例在眼科就诊时知道患有AS,根据HLA-B27阳性的结果,我们建议这些患者进行骶髂关节及腰椎X线检查,最后明确了诊断。我们还对30例HLA-B27阴性的慢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骶髂关节拍片进行了分析,未发现AS存在。可见,对HLA-B27阴性的慢性前葡萄膜炎患者没有必要进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

  根据与HLA-B27的相关性把前葡萄膜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HLA-B27阳性,另一类为HLA-B27阴性,我们发现,前者主要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多为双眼发病,但多先后发病,易于复发,如在急性期处理得当则预后较好。后一类则多为慢性前葡萄膜炎,多为肉芽肿性炎症,易发生虹膜后粘连、青光眼等并发症,预后较差。因此对患者进行HLA-B27分型不但有助于临床诊断、确定病因和伴随的全身疾病,而且对指导治疗和了解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编号:39925034、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1999-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80114和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杨培增,李绍珍.葡萄膜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5-280

  2,Pavesio CG.Clinical features of uveitis.In:Easty DL,Sparrow JM,eds.Oxford:Oxford Textbook of Ophthalmology,1999.518-520

  3,张晓艳,胡天圣,汪秀明.急性前色素膜炎与HLA抗原相关的临床研究.中华眼科杂志,1990,26∶2

  4,高永庆,雷红,王津津,等.HLA与急性前葡萄膜炎相关的研究.实用眼科杂志,1991,9∶461

  5,Linssen A,Dekker-Saeys AJ,Dijkstra PF,et al.The use of HLA-B27 a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aid in acute anterior uveitis(AAU) in the Netherlands.Docum Ophthalmol,1986,64∶217

  6,孙世珉,薛南平,刘焕业,等.前色素膜炎患者HLA-B27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中华眼科杂志,1990,26∶258

  7,陈盛强,胡朝辉,燕启江,等.用PCR方法检测HLA-B27基因.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13∶131

(收稿:2000-02-12 修回:2000-03-08)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HLA-B27抗原,前葡萄膜炎)的信息
  热门图文

爱美就不要吝啬

秋水明眸滋润心得

保你成为人气女王的8款

眼部肌肤年龄测试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