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原位角膜磨镶术与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治疗高度近视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7 16:27:30 中华眼科在线

中华眼科杂志 1999年第2期第35卷 论著摘要

作者:杨斌 陈家祺 王铮 俭环 李春满

单位:510060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高度近视的治疗,目前已有多种方法。我们自1994年起分别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与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utomated lamella keratoplasty,ALK)治疗高度近视,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仪器:采用美国Chiron Vision 公司生产的微型板层角膜刀(Automated corneal Shaper)和Keracor 116型准分子激光机。

  2.对象:选择本院1994年10月至1996年12月,近视患者35例(35只眼)行ALK。男15例,女20例;年龄20~45岁,平均(31.12±8.53)岁;随访>6个月;术前屈光度(球镜等量)为-9.00~-16.00D,平均(12.38±2.00)D,均为单眼近视或屈光参差屈光度较大的患眼。同时与1996年9月至1996年12月,在我院行LASIK的23例(44只眼)近视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18~44岁,平均(26.23±5.21)岁;术前屈光度为-8.00~-24.00D,平均(13.58±2.78)D;随访>6个月。

  3.术前检查:包括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底检查、眼内压、角膜超声测厚和角膜地形图检查。

  4.切削量的选择:ALK需要对角膜施行2次切削,第1次切削的角膜瓣直径约为8 mm,厚度为130 μm或160 μm。第2次切削根据厂商提供的经验系数表选择直径大小和切除厚度。LASIK按常规切削。

  5.手术方法:LASIK:按常规方法施行。ALK:切开带蒂角膜瓣后翻开,再按标记放置负压环,吸附角膜后,将压平式角膜直径测量镜置于角膜上,按照测量镜的标线,用负压吸附环调节柄调节负压吸附环的内径厚度的高低,使所显示的角膜直径与测量镜的标线重合。刀头也选择好厚度板,再行角膜切除。然后,将角膜瓣复位、冲洗、对位,使角膜瓣贴附。术后按LASIK常规处理。

  二、结果

  随访6~18个月,角膜界面清晰,未见角膜瓣移位或脱失,未出现眼压升高。

  1. 术后视力:多数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自术后第1天即可有明显改善,且多在术后1~3个月时即可稳定。ALK组中,术前平均最好矫正视力为0.74±0.24,术后6个月时平均裸眼视力为0.54±0.32,平均最好矫正视力为0.66±0.32,12只眼(34.3%)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好矫正视力;25只眼(71.4%)最好矫正视力与术前相同,3只眼(8.6%)最好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7只眼(20.0%)较术前下降1行。LASIK组中,术前平均最好矫正视力为0.78±0.29,术后6个月时平均裸眼视力为0.67±0.35,平均最好矫正视力为0.79±0.33,42只眼(95.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好矫正视力;5只眼(11.4%)最好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2只眼(4.6%)较术前提高2行;2只眼(4.6%)较术前下降1行。

  2.术后屈光度:术后屈光度在术后1~3个月内均可不断变化,但多在术后3个月稳定,部分患眼需6个月才能稳定。术后6个月时,ALK组14只眼(40.0%)屈光度在±0.5 d以内,23只眼(65.7%)在±1.0 D以内。LASIK组36只眼(81.8%)在±0.5 d以内,41只眼(93.2%)在±1.0 D以内。

  3.术后并发症:ALK及LASIK组分别有1和2只眼出现角膜层间散在细小脂状沉着物,ALK组有3只眼出现角膜瓣边缘处少许角膜上皮植入。LASIK组无上皮植入发生。用角膜地形图检查,ALK组,切削区偏离中心0.5 mm以上者有9只眼(25.7%),LASIK组有1只眼(2.3%)。

  三、讨论

  ALK和LASIK均为目前应用于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1,2]。

  1.预测性及效果:(1)术后视力:ALK组10只眼(28.6%)的最好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原因为第2次切削时,切削区偏中心。LASIK组仅2只眼(4.6%)的最好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与采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切削,手术时较易控制不偏离中心有关。(2)术后屈光度:ALK组12只眼(34.3%)残留屈光度>-1.00 d,而LASIK组仅3只眼(6.8%)残留屈光度>-1.00 D。ALK在进行二次切削时,眼压及角膜含水量常与第一次切削时不一致,切削出的角膜片偏薄而导致屈光欠矫。LASIK尽管也存在一定的欠矫率[3],但其准分子激光的切削较为准确,因而术后屈光矫正较为满意。

  2.并发症及预防:ALK或 LASIK术后均存在或出现一些潜在并发症的可能,如角膜瓣移位、层间异物残留、切削区偏离中心、眩光、欠矫、过矫和感染等[4]。两组中,有4只眼出现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及上皮植入,较文献报道的少[5],这与目前我们采用将角膜瓣复位后再进行瓣下冲洗的方法,可减少层间异物残留有关。

  用角膜地形图仪可准确检查出LASIK与ALK后切削区是否偏中心。ALK组出现较多切削偏中心的原因:小睑裂,第2次切削时手术标记线不明显,第1次切削后结膜水肿或眼睑轻度肿胀,切削时眼球或眼睑突然运动,以及术者的熟练程度[6]。

  LASIK与ALK均能有效的降低高度近视患眼的屈光度,术后视力恢复快。但LASIK较ALK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及更好的手术预测性,且出现较少的手术并发症。我们提倡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

  参考文献

  1 Ruiz L,Rowsey J.In situ keratomileusi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88,29(Suppl):S392.

  2 Pallikaris IG,Papatzanaki ME,Siganos DS,et al. A corneal flap technique fo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es:human studies.Arch Ophthalmol,1991,109:1699-1702.

  3 杨斌,陈家祺,王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欠矫的再矫正.中华眼科杂志,1997,33:8-11.

  4 Waring Ⅲ GO. Changing concepts in excimer lase corneal surgery. J refract Surg,1995,11(Suppl):S224-S226.

  5 Campos M,Carvalho MJ,Freitas D,et al.Excimer laser intrastromal keratomileusis(LASIK):clinical follow-up.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6,37:S62.

  6 谢立信,胡隆基,张新晨,等.显微角膜板层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初步报告.中华眼科杂志,1997,33:12-15.

(收稿:1998-03-18  修回:1998-08-20)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中华眼科在线,眼睛,眼科,角膜,高度近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应对任何场合的时尚眼

性感妖艳的周迅个性眼

爱美就不要吝啬

秋水明眸滋润心得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