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0年第2期第8卷 调查研究
作者:徐英杰 高彩玲
单位:314000 浙江省荣军医院眼科
儿童泡性眼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角结膜病变。包括泡性结膜炎, 束状角膜炎,泡性角膜炎。由于反复发作,使角膜上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影响视力。本文对 门诊就诊的30例泡性及束状角膜炎患儿进行了详细的局部及全身检查,分析其主要病因,并 给与对症治疗,有效地控制了复发。现报告如下。
资料及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14岁。泡性角膜炎21例,束状角膜炎9例。单眼 发病者13例,双眼发病者17例。均有反复发作史,发作频率不等,角膜上可见到残留的薄翳 。视力最低0.4(矫正不提高),最高1.2。
2.检查内容
全部患儿均行详细的眼局部检查,并由山西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给与全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 疫检查。包括IgG、IgM、IgA、C3、C4、T3、T4、T8及淋巴细胞转化率。
3.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及消炎痛类眼药水,抗菌素眼药水。2小时一 次。其中A组还使用3%硼酸外敷,黄降汞眼膏睑缘处涂用,1日2次。
结果
1.免疫功能检查:分别采用比浊法、免疫扩散法、单克隆抗体花环法检测免疫球 蛋白(IgG、IgA、IgM) C3、C4及T3、T4、T8。全部患儿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 能均在正常范围。见表1,2。
表1 体液免疫检测结果(g/L)
|
±s |
正常值 |
IgG |
11.83±1.83 |
8.0~16.0 |
IgA |
1.78±0.83 |
0.7~3.3 |
IgM |
1.13±0.27 |
0.5~2.2 |
C3 |
1.15±0.26 |
0.80~1.60 |
C4 |
0.18±0.07 |
0.10~0.40 |
表2 细胞免疫检测结果
|
±s(%) |
正常值(%) |
T3 |
58.50±2.33 |
66.0±9.8 |
T4 |
42.38±4.30 |
43.8±9.0 |
T8 |
25.60±2.67 |
31.3±7.0 |
经t检验 P>0.05 2.眼局部检查:30例患儿中有26例同时伴有睑缘炎,占86.7%。表现为睑缘充血,睫毛根 部多量痂皮附着。其中9例患儿睑缘处分泌物细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
3.两组患儿,经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及消炎痛眼药水,平均治疗7~20天,浸润及溃疡吸收, 荧光素不着色,周边角膜残留圆形薄翳及束状瘢痕。A组睑缘充血消退,睫毛根部无痂皮附 着。B组仍有睑缘的炎症存在。
4.随访3~6个月,A组复发率13.3%(2/15),B组复发率73.3%(11/15)。
讨论
泡性眼炎的病因,长期以来认为与结核病有关,并认为是对结核蛋白的一种迟发 性过敏反应。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各种外源性蛋白所致的非特异迟发性过敏反应[1] 。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型抗原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单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 特征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2]。从我们的检查结果来看,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 疫反应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证实患儿全身免疫功能正常,说明此病是一种局部的免疫 反应。
本病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病灶此起彼消,角膜上新旧病灶并存,持续多年。一般单纯的泡性 角膜炎,在角膜近周边部有多发的圆形薄翳,若为束状角膜炎,可严重影响视力。本组30例 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史,角膜上可见陈旧瘢痕,由于瘢痕的影响,使视力下降,有的仅能达到 0.4。
本病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的病因很多,而且较为复杂,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 、过敏性体质、体弱多病、葡萄球菌性睑缘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等都可作为触发机制,导 致这种病的发生。从本组资料来看,30例中就有26例(86.7%)患儿伴有睑缘炎,说明睑缘炎 是引起本病的最主要的原因,符合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 在以往的治疗中,只重视了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忽视了对于睑缘炎的治疗。通过我们的观 察,认为在治疗泡性角膜炎的同时,要重视睑缘炎的治疗,这样才能消除葡萄球菌细胞型抗 原的来源,有效地防止其复发。从上述的治疗中也可以看到,在治疗本病的同时,加用了治 疗睑缘炎的药物,其复发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55.
2.孙秉基主编.角膜病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