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儿童弱视训练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9 10:14:35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分析儿童弱视训练失败的原因,探讨提高弱视训练效果的对策。方法:2003/2005年在我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79例137眼5~10岁的屈光性弱视患儿,戴镜后综合弱视治疗,采用集体性/家庭性训练方式,观察治疗6mo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mo后,有效率68%;不同性别患儿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集体式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家庭式训练(P<0.01),双眼弱视患儿效果优于单眼弱视患儿(P<0.01)。结论:在弱视治疗中应全力作好患儿的工作,取得患儿的配合。尤其是单眼弱视的患儿,防止其敷衍治疗。如果家庭训练一段时间无效,应该尽快转入集体性训练方式中。

   【关键词】  弱视 治疗

  0引言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它的本质是双眼视觉发育紊乱,不仅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 3%~3.8%。儿童占25%,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力的疾病。如果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治愈率可到73.3%。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弱视儿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规范化治疗,而失去治疗时机。如何使弱视患儿提高视力是每位家长及眼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近3a来对屈光性弱视患儿的综合治疗情况,探讨可能的弱视训练失败原因并提出对策。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共79例137眼,年龄5~10(平均8.5)岁;双眼弱视58例,单眼弱视21例。男42例78眼,女37例59眼。按1996年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及分类标准拟定[1]:(1)程度分类: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51眼;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2~0.5,86眼;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以下,本组中无旁中心注视者。(2)按类型分类:本组患儿均为屈光性弱视,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和继发的斜视性弱视。

  1.2方法

  全部病例经眼科常规查眼前节、眼位、眼底,同视机查双眼单视立体功能,排除器质性病变。10mg/g阿托品眼膏每日3次连续3d点眼后,检影确定屈光状态,矫正视力低于0.9者为弱视。合理矫正屈光不正,依据检影结果,综合年龄、弱视类型以及眼位因素,给予矫正视力的适宜屈光度。一般远视内斜视给足矫,外斜视欠矫,近视内斜视欠矫,外斜视全矫,散光给全矫。在戴镜后综合弱视治疗中以遮盖法为主,单眼弱视遮盖健眼,双眼弱视按不同比例交替遮盖。在遮盖时间上,弱视治疗初期选择完全遮盖,在好转期则选择部分遮盖。并联合应用红光闪烁仪、CAM、图标类增视精细目力训练。视力提高至正常,双眼视力参差小于两行者,及时行同视机立体视觉训练。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包,率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疗效标准

  依据全国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制定的疗效标准[1]。显效:矫正视力≥0.9,随访3a视力仍保持正常者;有效:矫正视力增进2~3行;无效: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不变。本组中的有效率68%。

  2.2性别与疗效

  男 78眼中有效52眼,女59眼中有效41眼,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23,P>0.05)。

  2.3集体式训练与家庭式训练效果比较

  集体式训练37眼中有效35眼,家庭式训练效果100眼中有效58眼,有显著性差异(χ2=30.35,P<0.01)。

  2.4双眼弱视患儿与单眼弱视患儿效果比较

  双眼弱视患儿116眼中有效83眼,单眼弱视患儿21眼中有效10眼,有显著性差异(χ2=19.27,P<0.01)。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弱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梦幻魅力洋娃娃烟熏妆

五种果汁帮助你击退黑

让炫金融化灰调冬日

08年四款圣诞流行眼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