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DVD),又称交替性上隐斜、双上隐斜、双上斜视等。是一种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眼球垂直运动异常[1]。DVD的特点是交替遮盖双眼时,被遮盖眼出现上斜状态,同时伴有隐性眼球震颤,也可合并有内斜视或外斜视。我科自199905/200704共收治93例DVD患者,手术后收到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93例患者,男37例,女56例。年龄5~47岁。单纯上斜视56例,合并内斜视6例,合并外斜视3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有单眼或双眼的上斜视,程度可不相等,斜视角不稳定,很难用三棱镜准确中和。斜视度10△~55△。手术前均行视力、屈光状态、眼底、眼球运动、同视机、三棱镜、立体视等检查。53 例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者,首选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剪开颞下方穹隆部球结膜,分离暴露出下斜肌,用60线将下斜肌做双套环缝线后切断肌肉,将其固定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缘巩膜上[2]。40例无下斜肌功能亢进者,选择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后徙量为6~10mm。合并内、外斜视 37 例,同时行水平斜视矫正术。但在1只眼球上不能同时切断3条直肌,必要时可在3mo后2期手术。 患者93例出院时第1眼位上斜视度数≤5°,外观满意,随访时间1~2a,正前方无自发性上斜,无1例出现眼球上转受限及睑裂变化。
2讨论 DVD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且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其临床特点为:(1)交替遮盖双眼时,被遮盖眼出现不随意向上偏斜,去除遮盖后,上斜眼缓慢下降至水平位。(2)常合并隐性眼球震颤[3]。(3)视力多数良好。(4)双眼单视功能往往不佳。(5)常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6)可合并水平斜视。(7)通常为双眼发病,但程度可以不相等。(8)斜视度不稳定,很难用三棱镜准确中和。(9)部分患者出现头位异常。 治疗原则:上斜视程度小,第1眼位不暴露角膜下方巩膜者,则不需手术治疗;第一眼位明显上斜,影响外观者,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1)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当DVD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时,应首选下斜肌后徙转位术,这样既减弱了下斜肌的上转功能,又加强了下直肌的力量[4,5],改变了正前方的上斜状态。。(2)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在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时,可选择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后徙量为第一眼位上斜10△~15△者,上直肌后徙6mm;上斜16△~20△者,上直肌后徙8mm;上斜≥20△者,上直肌后徙10mm。(3)合并水平斜视时,可行水平斜视矫正术。但在1只眼球上不能同时切断3条直肌,防止引起眼前节缺血,必要时可在3mo后2期手术。 DV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主要表现为双眼交替上斜视,常伴有隐性眼震、下斜肌功能亢进和水平斜视。当第1眼位出现明显上斜视、影响外观时,可行手术治疗。若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首选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无下斜肌功能亢进,选择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以改善外观,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732874
2崔国义,王慧,郭素梅,张五岳.分离性垂直偏斜手术治疗探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0;8(3):106
3杨景存.眼外肌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1
4任兵,高晓唯,罗英,冯洁,许振华.下斜肌转位及部分切除术矫正大角度垂直偏斜32 例.国际眼科杂志2005;5(4):696697
5甘晓玲,李巧娴,郭静秋.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0;8(4):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