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器官培养角膜保存的现状及展望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18 13:57:07 中华眼科在线

  2角膜对器官培养保存条件的要求

    为了维持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活性,必须模拟生理环境,这就需要为角膜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合适的体外条件[6],但器官培养期间,由于细胞生长代谢,培养液中的成分会发生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被利用,角膜代谢产物则逐步释放于保存液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及pH值变化很快,在培养2d后即可显著异于房水,也有研究表明,这种变化在前2wk明显,随后趋缓。器官培养最初2wk葡萄糖的消耗最大,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急剧下降,培养15d时约为原浓度的一半,以后基本稳定在原浓度的40%~60%左右。乳酸含量自开始便逐渐升高,到3wk时达到高峰,基本为原来的10倍,以后缓慢下降。短时间内培养液有缓冲乳酸增加的能力,pH值可以稳定在允许范围,长时间不换液的情况下,pH值逐渐下降,不利于细胞生存。磷酸腺苷是角膜代谢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其浓度与保存时间明显相关,角膜中的ATP、ADP在前15d浓度升高,但18d时下降。因此常规的组织培养依靠更换培养液来维持稳定的环境,早期的器官培养保存角膜是在开放的培养皿中进行,更换培养基2~3次/wk。Ayoubi等[7]认为由于CEC为非增殖细胞,培养时只要维持代谢即可,在较大容量的培养基中培养角膜,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并且产生相对少的代谢产物,这样就可以在封闭的系统内进行而不需要更换培养基,这是器官培养保存角膜的一个重大进步,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和微生物污染的机会。尽管如此,密闭的系统培养6wk后CEC及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提示封闭系统保存角膜最长不宜超过6wk。要延长保存时间则必须考虑改变培养环境[8]。

  3器官培养保存角膜的污染控制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器官培养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普遍认为培养条件下有利于病原体尤其是真菌的繁殖。但实际上器官培养保存角膜污染的风险并不大于低温保存。与低温保存相比,30~37℃环境中抗生素有着较强的杀菌能力[9],另外由于有较充分的时间和措施对保存的角膜进行严密观察和有效控制,这使角膜的污染可以被及时发现,并避免将其用于临床移植,从而减少了角膜移植术后感染的可能性,而在低温保存中,却只能在移植后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因此,污染的眼库角膜被误用于移植的发生率在培养保存法远小于低温保存法,这是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的一个优点。一般认为以下因素是易造成污染的高危因素[10]:(1)供体死亡前有呼吸机使用史;(2)供体死亡至摘除眼球的时间过长;(3)直接从尸眼上摘取角膜片。因此在上述情况下更应注意对眼球和角膜的处理。实际使用中,标准眼库对供体进行严格评估,并从取材、处理、保存各环节控制污染。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眼库用器官培养保存10000多只角膜,术后没有发现一例感染的病例[4]。欧洲眼库目前普遍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眼球后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浸泡消毒,并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减少换液甚至不换液,可以明显降低污染率[11]。近年来有学者通过改进培养装置从而简化操作角膜培养和观察的步骤,减少了污染的发生[12]。

  4器官培养保存角膜的优点

  4.1保存时间延长

  器官培养条件下,培养液合适的温度和营养成分能为角膜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细胞因子以维持其基本的生理代谢。研究表明,器官培养角膜保存法可以使角膜内皮细胞保持活性1mo以上,Ehlers[13]、Frueh[14]已将培养保存达6~8wk的角膜用于穿透角膜移植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结果。与其他角膜保存方法如中期保存液保存法相比有以下优点:(1)这种方法保存角膜时间更长,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角膜材料的浪费;(2)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组织抗原配型,提高排斥反应和高危患者角膜移植的成功率;(3)可以检测供体材料中可能含有的传染性病原。

  4.2原发性供体衰竭的发生减少

  培养期间角膜内皮细胞存在着创伤修复,活性内皮细胞可以扩大移行,覆盖由于局部内皮细胞溶解形成的后弹力层裸露,这是其他保存方法所不具备的[15]。器官培养期间可以定期通过倒置内皮显微镜等技术方法检查内皮,根据其形态、密度、死亡细胞数量随时抛弃不合格的供体角膜,也就是说通过角膜内皮细胞的客观评价,可以决定保存的角膜能否用于角膜移植手术,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内皮变性或死亡引起的术后原发性植片衰竭[16]。用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时,对供体年龄、采集时间(死亡到摘除眼球的时间)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荷兰眼库曾报导有98岁捐献者的角膜成功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并保持了透明。

  4.3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减少
 
  如前所述,器官培养法保存时间的延长使组织配型成为可能,这其实还仅仅是其能减轻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器官培养还可以引起分布于角巩膜缘的Langerhans细胞数量减少或消失。Langerhans细胞(L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Ardjomand等[17]发现人角膜中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分子的Langerhans细胞在保存2wk后才完全消失,器官培养的较长保存时间使之成为可能。这两方面均有利于降低排斥反应发生,尤其是在高危移植的病例,研究表明器官培养后的角膜存活率明显提高[18]。

  4.4移植术后感染发生减少

  前文已提到,该方法保存过程中污染容易被发现和控制,所以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角膜)的信息
  热门图文

长着“桃花眼”的男星

三款必看时尚圣诞眼妆

圣诞节迷倒情人时尚眼

打造冬季派对复古妆容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