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描述现在备受关注的医患关系呢?
如果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医疗活动看成一个行为事件的话,或许可以说医生和患者是此行为事件执行的2个载体,这2个载体的任何行为都受到掌握他们本身的力量的约束和限制。就像我们作为买家与卖家发生购买事件一样,作为买卖方的发生实体,如果因为市场的调控导致价格的涨跌,买卖双方会不会把不愉快交易的根由完全怪罪在买方和卖方这2个发生体身上呢?
当然,这个比喻不是完全吻合我们所谈的医疗行为,不过医患关系的紧张,除了患者对医生极为不满这一个层面以外,是不是还有更深的层次,或者说引发进行行为的力量这个更根本的层面呢,其实也就是体制问题。
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会有这样近乎病态的医患关系?原因在既往的医疗体制对医疗卫生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变成了一个消费关系,一个市场利润化的关系,于是演变成医院,药品、医疗设备生产产商和分销商与病人的市场行为,加上政府的投入不足,市场化效应逐渐放大,从而其本身的社会公益职能被弱化了。在周凯《专家官园直面显示勾勒医改新方向》一文中有这样的数据,“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而欧共体为80%和90%,美国为45.6%(老人、穷人、残疾人全免费),泰国为56%。众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缅甸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
如何才能真正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农民、低收入人群获得最需要的医疗服务,就像“美国的医疗保险首先关注的就是中老年人、残疾人和穷人,墨西哥也是让低收入人群能够基本上免费获得医疗服务”(转自周凯一文),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们翘首期盼着新的医疗制度的出台,也相信经过这么多年成败经验的摸索及国外成功模式的借鉴,人民的健康问题会得到预期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