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血管新生是在既存血管系统中长出新生毛细血管的过程,是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组织再生所必需,但也是多种致盲性眼病的病理基础,包括角膜感染、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及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血管新生严格地受到促血管因子和抑血管因子平衡的调控;并受到局部炎症状态和微免疫环境的重要影响。
眼底新生血管主要有两大来源,其一是视网膜内新生血管,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视网膜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Eales病以及糖网病引起的毛细血管闭塞。其二是脉络膜新生血管,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样条纹、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眼拟组织胞浆菌病、弓形体脉络膜视网膜炎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为新生血管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架作用。
临床上对位于视网膜前和内的新生血管采用玻切、光凝、冷凝和/或联合药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黄斑下手术(包括联合色素上皮移植的研究)、氩光凝、光动力、经瞳孔温热,放射疗法。
血管新生涉及细胞外基质解构,内皮细胞迁徙,芽生和组合,周细胞补给和胞外间质重构。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其中心介质。分子药物的出现,为预防新生血管性眼病引起的视力丧失带来前景。对新生血管抑制剂功能位点的确定,不仅可以获得抑制能力更强的小分子活性肽,而且还可以运用突变技术和基因拼接技术在基因的水平对多肽结构进行定向改造,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基因工程药物。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