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发展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和治疗模式。
方法:对胎龄≤35wk,体质量≤2500g的1626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结果:发现ROP173例(10.64%);出生体质量≤1000g组,1001~1500g组,1501~2000g组,2001~2500g组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9.64%,29.71%,7.82%,1.29%,P<0.05);出生胎龄≤30wk组,30wk<出生胎龄≤32wk组,32wk<出生胎龄≤35wk组间ROP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1.11%,12.24%,4.04%,P<0.05);单生子与多生子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99%,34.12%,P<0.05);少数全身病情严重者可在32wk前发生ROP;患儿行冷凝术36例,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体质量<1500g,胎龄<31wk,多生子中发病率高;及早行冷冻术病情控制满意。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危险因 冷冻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在未成熟或低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近年来新生儿科急救及护理技术的进步使得低体重出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但ROP的患病率却逐渐增加。因此总结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和治疗模式,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200601/2007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并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601/2007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5wk,体质量<2500g的早产儿低体重儿行间接眼底镜筛查,符合标准的患儿共1626例,男961例,女665例;胎龄27~35wk(平均31.5±3.0)wk;体质量在500~2500g(平均1799±313g);单生子1409例,双生子210例,三胞胎7例;有吸氧史1281例,无吸氧史345例。
1.2方法 出生后2wk左右开始进行眼部检查,检查方法:在托品酰胺+美多丽散瞳后,10g/L的卡因表麻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并巩膜压迫器加压观察周边眼底。根据ROP国际分类法(ICROP)分为V期,无明显病变每2wk检查1次,阈值前病变每周1次,阈值病变每周2~3次;对不曾有过阈值前病变患儿随访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或矫正胎龄45wk;对有过阈值前病变患儿随访至病变退化;对发展较快的阈值前病变及阈值病变患儿及时行视网膜冷冻术。
2结果 共筛查1626例3252眼胎龄<35wk,体质量<2500g的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现ROP 173例346眼, 总患病率为10.64%;如按照中华眼科学会制定的ROP筛查标准则患病率为22.31%;其中4期8眼(占2.31%);3期59眼(占17.05%);2期71眼(占20.52%);1期208眼(占60.12%);其中1~2期自行退化或病情稳定274眼(79.19%),发展较快的32例(20.18%)阈值前病变及阈值病变患儿行视网膜冷凝术;术后第1d中度眼睑结膜水肿,角膜基本透明,5~9d左右可见冷冻斑出现,9~10d出现色素沉着,2wk后plus现象开始缓慢消失。3例出现术后短期角膜水肿,1~2d消退;5例眼睑冻伤,3~5d修复;25例视网膜出血,最后全部吸收;2例伴玻璃体出血;未见睑球粘连,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发生。2例伴玻璃体出血,其中1例出血吸收,1例最后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例发展为后极部视网膜皱襞,周边视网膜脱离,最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另34例手术后病情控制满意(表1)。体质量越低,出生胎龄越低患儿ROP发病百分比越高(表2);单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6.96%(98/1409),双生子及多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34.10%(74/217),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时间(矫正胎龄)≤32wk,32~38wk和39~42wk 发病例数分别为25,108,40,发病百分比分别为 14.45%,62.43%和23.12%,经χ2检验,各时间段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严重ROP患儿36例情况一览表(略)
表2 出生体质量和出生胎龄与ROP关系(略)
P<0.05,χ2检验,各组间有显著差异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