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眼视力与眼压及眼底杯盘比值(C/D)的关系。
方法:对单纯性近视80例160眼,分别测量其裸眼视力,眼压及眼底C/D比值,对所得数据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其相关性。取近视患者中18例36眼与正常视力者14例28眼,比较其裸眼视力,眼内压及眼底C/D比值之间的差异。
结果:眼压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86,与视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3.485;与眼底C/D值之间没有相关性。近视眼组和正常视力组的组间视力和眼压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间眼底C/D值之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的视力与眼压密切相关,提示眼压的升高在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近视 眼压 视力 C/D比值 目前,青少年近视的发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造成近视的主要因素为遗传因素和用眼过度,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眼轴长度,眼压,角膜曲率等。本研究测量了8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160眼的视力,眼压,眼底杯盘比值等,对测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目的是了解和近视有关的因素,从而进行预防和治疗。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607/11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0例160眼,年龄4~18岁。均为来门诊验光的患者,远视力<0.8,近视力正常,散瞳(12岁以下的儿童用10mg/g的阿托品眼膏,12岁以上的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检影结果为负值,即<0 D的患者。排除急性结膜炎,虹睫炎及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同时,测量患者陪同人员中,裸眼视力正常,无上述眼病者14例,年龄6~14岁,28眼,作为正常对照。
1.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测量最佳裸眼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Topcon眼压计),以上数据均取测量3次的均值。各项检查均由专人负责。由有经验的医师检查眼底,记录杯盘比值(C/D)。将单纯性近视患者80例160眼的眼压,裸眼视力,眼底C/D比值等数据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的研究。随机测量28名正常视力青少年(年龄6~14岁之间),的裸眼视力,眼压,眼底杯盘比值(C/D),设为正常视力组;抽取近视眼组年龄在6~14岁之间的青少年36名的裸眼视力,眼压,眼底杯盘比值(C/D);设为近视眼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方法:oneSample KS。对各组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应用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视力组(28眼,年龄在6~14岁之间)和近视眼组(随机抽取近视眼组年龄在6~14岁之间的青少年36眼)组间的眼压、视力、眼底杯盘比值均数间的差异。
2 结果
2.1相关性研究的正态性检验 近视眼的视力和眼底杯盘比值为非正态分布,考虑是由于近视眼的视力一般为:0<视力<1.0;杯盘比值为0~1之间,故数据为非正态性。眼压和年龄为正态性分布。
2.2相关性分析结果
2.2.1眼压和年龄 眼压和年龄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286。方差分析对包含常数项的回归方程作显著性检验,F=14.143,P=0.000,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回归方程有意义,即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眼压呈逐步增高的趋势。回归方程:Y=12.17+0.286X。
2.2.2眼压和视力 眼压和视力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3.485,方差分析对包含常数项的回归方程作显著性检验,F=7.92,P= 0.0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有意义,即裸眼视力越差的近视眼患者,其眼压也越高。回归方程:Y=16.893.485Z。
2.2.3眼压和C/D比值 眼压和C/D比值之间无相关性。F=0.062,P=0.803,P>0.05,回归方程不成立。即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眼压和眼底C/D比值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表1)。
表1 眼压和年龄、视力、C/D比值的相关分析表(略)
B:常数项;R:相关系数;aP<0.05, bP<0.01
2.3近视眼组和正常视力组组间数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之间的视力和眼压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各组数据的方差具有齐性。近视眼组和正常视力组的眼压、视力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0.01。近视眼组的眼压16.59±2.90mmHg高于正常视力组14.69±3.07mmHg;而两组间的杯盘比值无统计学差异(表2)。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