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3.1 术后视力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的最佳方法之一。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术前屈光度的计算,一般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较好,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有:(1)角膜散光,角膜散光和切口、缝合有密切关系。切口的大小是影响手术性散光最主要因素,切口越大产生的散光越大,切口越接近角膜中心越易引起散光,结扎越紧越能造成循规性散光[1]。另外,缝线的跨度越大,线距越密,对伤口的挤压力越大,产生的散光也越大[1]。小切口白内障术,切口较小,较为靠后、产生散光较小。最多缝合1~2针,甚至不缝合。(2)后囊混浊已成为后房型IOL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术后3~5年,成人约15%~50%[2]。本组病例复查时发现后囊混浊3例,程度轻,是因其复查时间短。(3)术者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熟练程度。(4)对所需人工晶体度数的测算不精确(本组病例经测出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按公式计算,但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测定有误差)。(5)术后观察时间短。
3.2 手术体会 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重要方式之一,手术操作熟练,并发症少,患者视力恢复理想;手术操作粗糙,并发症多、严重,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
术前常规全身检查不能忽视,严重的心肺疾病将使患者手术风险明显升高,本组病例有1例术中血压明显升高,主要是因其术前未规范检测血压。笔者认为术前应常规做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透、血糖检查,如有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内科治疗稳定后再行手术。
麻醉和眼压控制是手术成功关键第一步,本组病例均采用球后麻醉,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的总发生率为1%~3%[1]。还有药液注入视神经鞘内等严重并发症,故球后麻醉时一般要求患眼正视前方,进针注药缓慢,球后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加上机械压迫降压,压迫时间应不少于5min,将使眼球软化,有减少虹膜脱出、保持前房、减少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优点。
本组病例有术后上睑下垂1例,是因操作时反复刺激上直肌引起,所以固定上直肌时,应避免反复操作,避免将有齿镊张开太大伸向上穹隆部,而损伤了上睑提肌腱膜,引起术后上睑下垂。
角膜上皮水肿在本组病例均有发生,发生率100%,同术者手术熟练程度不高,手术器械反复进出前房关系明显,减少手术器械进出前房的次数将有效降低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环形撕囊,大小适中,光滑,手术成功一半以上。撕囊过小将严重影响出核,增加后囊破裂机会,所以撕囊大小要适中,撕囊失败后,改为截囊,囊口要尽可能大,手术操作才会顺利。由于前房切开时房水突然外流,器械对虹膜的刺激,娩核和吸取皮质时对虹膜组织和括约肌的牵拉、按摩等使术中瞳孔变小[1],将使娩核注吸更加困难,而足够大的瞳孔是顺利出核的另一关键,笔者在水核分离液中加少许肾上腺素,将能有效保持术中大瞳孔,且不影响植入晶体后缩瞳。顺序注吸将能量大程度地减少皮质残留,特别是在12点处虹膜后面的皮质术中不易发现。如果有残留皮质漂浮,切忌强行拉出,应用囊膜剪剪除。
【参考文献】
1 谢立信,董晓光.人工晶体植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3-197.
2 陆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眼科新进展,1998,18:58.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