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植入矫治眼窝畸形

http://www.cnophol.com 2009-5-21 10:20:13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植入矫治眼窝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别离断上下内外直肌,剪断视神经,取出眼球,彻底清除眼内色素,植入义眼台,缝合筋膜,缝合球结膜。 结果 采取此方法矫治眼窝畸形30例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植入此方法简单,能同时达到矫治眼窝畸形与美容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 矫治 眼窝畸形

    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活动性,作为一种新型的眶内填充物用于矫治眼球摘除术后所出现的眼窝畸形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院自1998年12月~2003年12月,采用Ⅰ期植入矫治眼窝畸形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30眼均为1998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2~73岁。病因:眼外伤22例,角、巩膜葡萄肿4例,角膜溃疡眼内炎3例,绝对期青光眼1例。30例HA孔径为200μm和300μm,直径为18mm、20mm两种球体。

    1.2 手术方法 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分离筋膜囊,暴露4条直肌,剪断视神经,压迫止血。仔细去除眼球内色素组织,巩膜视神经端向前,巩膜直肌附着处开4个窗口,自体巩膜包裹HA植入眶内,缝合直肌,缝合眼筋膜及球结膜。术毕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膏,植入油纱,单眼绷带包扎。术后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物,适当应用皮质类固醇,术后1周拆除结膜线,植入临时义眼片,1个月后安装合适义眼片。

    2 结果

    所有HA植入后无一例出现义眼座暴露、结膜裂开等严重并发症,创口愈合良好,术后反应较轻。术后随访3个月~1年,患者无不适,无排斥反应及义眼座外露,眼窝形成良好,眼眶饱满。安装义眼片后活动度良好,外观满意。多数患者不再打孔,达到了眼窝整形美容的目的。

    3 讨论

    羟基磷灰石在化学成分上与人骨矿物成分相同,物理结构上与人骨松质相似,具有孔孔相连的特点,植入人体后允许纤维、血管甚至骨细胞自由长入,变成机体化植入物,无排斥反应,是一种理想的眶内填充材料。因此HA在眼窝畸形的矫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HA植入也存在义眼座外露为主的各种并发症,Ⅱ期植入较Ⅰ期植入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众多学者推荐尽可能Ⅰ期植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中应尽量将HA球放入巩膜囊袋内,不往肌锥深部推入过深。推入过深,不易脱出,但眼窝凹陷,饱满度差。手术后应密切观察,警惕有眶部感染的可能,当发现术后眶部肿胀明显,时间长,且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手术前严重的眼外伤、眼内炎及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影响术后巩膜结膜切口愈合程度,是导致巩膜伤口裂开及HA球脱出的重要原因 [1] 。笔者的经验是手术分离结膜、结膜下筋膜时应彻底,最好达到赤道部,以完全解除结膜张力。

    义眼座植入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1)义眼座的植入是否达到一定深度来减轻前部结膜筋膜的张力。(2)羟基磷灰石球是否与筋膜结膜间存在巩膜屏障保护。笔者采用本手术方法较好的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庞玉英,谢瑛,邵一菲.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暴露原因与分析.美中国际眼科杂志,2002,3(1):66.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科,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窝畸形)的信息
      热门图文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