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科技成果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基质金属蛋白酶1治疗兔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http://www.cnophol.com 2009-6-26 10:59:47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对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所诱导的兔眼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殖膜的降解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有色家兔30只,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动脉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诱导家兔双眼PVR动物模型。A组玻璃体腔注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12.5μg(0.05mL),B组注入tPA 12.5μg+MMP1 100ng(0.1mL),C组注入 tPA 12.5μg+ MMP1 800ng,各组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注入等量BSS为对照,共观察28d。采用裂隙灯和间接眼底镜等方法行临床观察,PVR分级评分,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b波波幅值评价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功能状态,光镜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改变,电镜观察视网膜感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C组注药后各时间点PVR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注药后各时间点FERG b波波幅值比较,B组及C组分别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注药后28d时,B组与C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正常FERG b波波幅值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玻璃体腔注射能对实验性兔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增殖膜产生一定的降解作用。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0引言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视网膜脱离(RD)或视网膜复位术后,及眼外伤、血管性和炎症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结局,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PVR 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依然存在手术后再复发的缺陷。非手术疗法治疗PVR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并已在临床取得初步的成效[14],但其多作用于PVR形成的早期阶段,对于已经形成的增殖膜,相关药物研究则较少。根据PVR中增殖膜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成份,我们应用MMPs1作为增殖膜的降解剂,观察其对PVR的治疗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健康成年有色家兔30只,体质量2.0~2.5kg,雌雄不限,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术前检查排除眼部疾患。透明质酸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MMP1(Chemicon International,Inc.USA)。Topcon TRC50DX型眼底照相系统;眼A/B超 Alcon ultra scan imaging system;眼电生理:罗兰眼电生理系统。电镜:Hitachi H700。用含38g/L枸橼酸钠的玻璃离心管收集日本大耳白兔的耳缘动脉血10mL,500r/min离心10min,制备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小板密度为(2.4~4.0)×1011/L],即PRP(plateletrich plasma)。

  1.2方法

  行实验动物双眼造模。氯胺酮50mg/kg和异丙嗪10mg/kg,im麻醉,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瞳,前房穿刺放出少量房水,自颞上角膜缘后2mm处进针,缓推3334μkat/L透明质酸酶(平衡盐溶液,BSS配成) 0.1mL入玻璃体腔(勿损伤晶状体及视网膜)并反复抽吸数次,10min后抽取液化玻璃体液0.4mL,并注入等量预先制备好的PRP。全部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间点进行裂隙灯、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详细记录实验眼PVR级别。PVR分级标准:0级:视网膜在位,玻璃体无混浊;1级:视网膜在位,玻璃体混浊见增生条带;2级:玻璃体条带牵拉,血管扭曲,髓线抬高,或伴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级:全视网膜脱离。并于建模前1d,注药前1d,注药后7,28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眼B超和眼底照相检查。

  1.2.1病理组织学检查

  于建模后4d,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注入等量BSS为对照。先分别于右眼玻璃体腔注入tPA 12.5μg(0.05mL BSS配成),15min后B,C组分别再注入MMP1 100和800ng(0.1mL),左眼注入等量BSS。分别于玻璃体腔注药后7d每组各处死动物2只,至28d全部处死,摘除眼球,40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层厚4μm,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1.2.2透射电镜检查

  玻璃体腔注药后28d于摘除的眼球中各组随机取1只,浸于4℃ 20g/L戊二醛中性溶液中固定24h,去除角膜晶状体后,继续固定24h,锇酸固定1h后常规乙醇、丙酮梯度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切片厚度100μm,柠檬酸铅和醋酸铀进行双重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的结构。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ERG检查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VR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观察

  各组实验眼于玻璃体腔注药前均可见玻璃体腔内增殖膜形成,部分伴有局部牵引,PVR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3.0);玻璃体腔注药后各时间点PVR级别比较显示,除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值在注药后7,14,21,28d分别为3.43,3.52,3.24,3.33,均P<0.01);A,B组与BSS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注药后7d,对照眼、A组及B组可见玻璃体腔增生条带牵拉视网膜,髓线抬高,至28d对照组及A组大部分发生牵拉性视网膜全脱离,B组2眼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C组于注药后1d即可见已形成的增殖膜逐渐降解,7d时PVR级别较其他各组明显为低,进展缓慢,至28d时仅1眼可见玻璃体腔增殖条带牵拉,形成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余眼仅见玻璃体腔混浊(图1)。B超结果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 表1各实验眼注药后PVR平均级别的统计学比较(略)

  2.2 FERG b波波幅值

  各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药前, FERG b波波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2)。注药后7d及28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0.47,F=81.81,P=0.000)。组间多重比较(q检验)提示,注药后7d B组及C组分别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P<0.05;t=10.15,P<0.01)。注药后28d B组及C组分别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5;t=13.37,P<0.01),同时B组与C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P<0.05),28d时C组FERG b波波幅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4.75,P<0.05,表2)。表2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间点各组FERG b波波幅值比较(略)

  2.3病理学变化

  注药后7d,对照组、A组及B组视网膜表面致密纤维膜组织内可见大量增殖细胞及增殖纤维(图2B,C);C组可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内界膜粗糙,但未见明显视网膜前增殖成份(图2D);注药后28d,对照组、A组视网膜前增殖膜增厚,表面可见新生血管,并可见条索牵拉致视网膜脱离,外核层及内核层结构紊乱(图2E,F);B组也可见视网膜前增殖膜增厚,表面纤维血管膜,部分可见内核层消失(图2G,H);C组视网膜各层结构基本正常,视网膜前无明显增殖细胞(图2I)。

  2.4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

  注药后28d:对照组与A组可见大量光感受器外节离断、脱落、膜盘紊乱不清、内节线粒体高度肿胀,嵴断裂,空泡变(图3AC);B组也可见光感受器外节膜盘排列紊乱、部分破碎、内节线粒体肿胀,部分呈空泡状(图3D);C组可见光感受器外节膜盘排列较紧密,无碎裂,膜盘完整,链接纤毛清晰可见,但内节线粒体空泡变明显(图3E,F)。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信息
      热门图文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让眼睛抓住青春“不放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