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针拨旋转核套出法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科新进展 1999年第5期第19卷 临床报道
作者:孙兰萍 赵素强 张东旭 李影珂
单位:056001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医院眼科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白内障,具有组织损伤小、伤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小,手术过程短及视力恢复快,不需超声乳化仪等昂贵设备等优点,而被临床所接受。此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核的娩出,我们在百濑皓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了针拨旋转晶状体核套出法于1998年2月21日~12月20日为3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证明此手术方法安全,易操作,成功率高。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患者中,男172例,女128例,年龄50~94a,80~94a者37例,70~79a131例;60~69a109例;50~59a23例;其中合并高度近视眼11例,糖尿病23例。核硬度多在VI~V级,手术显微镜为TAKACISEIKOCO.LTD,采用光学直径6mm,双凸型PMMA人工晶体。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均采用球周麻醉,软化眼球,作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在巩膜上作反眉形切口,切口中央距角膜缘2mm,两端距角膜缘4mm,切口弦长分别为I~III级核6mm,IV~V级核7mm。切口深度为1/3~1/2巩膜厚度,并沿此深度用隧道刀做巩膜隧道,隧道前端越过角膜缘血管网至清亮角膜,距角膜缘约1~1.5mm,隧道内口比外口宽1~1.5mm,在隧道尽头清亮角膜区穿刺进入前房,注入粘弹性物质。以开罐式,信封式截囊或直径大于6mm的连续环行撕囊。扩大角膜切口,使内口大于外口水分离前囊与皮质,皮质与核,用截囊针推转晶体核,使之完全松动,与晶体囊分离,使核缘露出囊袋,然后边向核下方注入粘弹剂边推动核旋转使之脱于前房,用显微镊轻提切口前唇,将注水圈套器伸入核下将核托出,用注吸器吸出残余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方法同常规,BSS冲吸前房内粘弹剂,伤口不缝合,切口大于7mm缝合1针,建立前房,由于瓣的自闭作用,前房建立充分。结膜瓣用电凝器粘合,整个手术过程仅需10min左右。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d1裸眼视力>0.8者63例,占21%;0.7~0.5者158例,占52.66%,术后2wk视力>0.8者109例,占36.33%.
2.2 手术并发症 本组有5例,由于核分离移动不够彻底,娩核中使后囊破裂,在粘弹剂维持前房情况下,轻吸皮质,手法或玻切器切除玻璃体,根据后囊破孔大小,2例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3例Ⅰ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4例术后前房少量出血,3例自行吸收,1例出血在瞳孔区手术后d3给予手术吸出,角膜水肿6例,2例眼压高,给予降眼压处理后恢复,4例为角膜轻度后弹力层皱褶,于术后1wk内消失,该4例因切口小娩核困难所致。
3 讨论
本手术优点在于:(1)组织损伤小,球结膜及巩膜切口均小于常规切口手术;(2)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术后d1裸眼视力>0.5,占73.54%;(3)手术时间短,由于巩膜切口瓣的自闭作用,注吸皮质时及术毕均不用缝线(切口>7mm伤口缝合1针)。使手术操作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一般手术全过程在10min左右完成;(4)开展此项技术不用增设特殊设备,能开展大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医院均能开展,更易于在基层医院普及,适合我国国情;(5)其手术适应症与大切口相似,尤其是不受核硬度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