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眼科新进展 2000年第1期第20卷 临床报告
作者:马俊成 柏学明 姜黎
单位:马俊成(宁夏石嘴山市第一医院 753200);姜黎(宁夏石嘴山市第一医院 753200)
关键词: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病例对照研究
分类号:R7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41(2000)01-0074-02▲
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22例38眼高度进行性近视患者施行了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现对该手术的效果作一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2年4月~1995年4月共行后巩膜加固术22例38眼,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16~36a。双眼16例,单眼6例。近视屈光度-8.00~-10.00D者12眼;-10.25~-12.00D者16眼;-12.25~-15.00D者7眼;-15.25~-18.00D者3眼。术前检查眼睑、角膜、结膜、前房、眼压、视力(裸眼和矫正)、散瞳验光、晶状体、玻璃体、眼底、眼B超查眼轴长度等。
1.2 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所用加固材料、术后处理、疗效标准等均参考过贵元[1]、周海林[2]报道的方法。
1.3 术后随访 术后3、6mo、1、2、3a时复查,内容同术前检查的项目。眼底检查主要观察黄斑部出血等病变的有无及改变。
1.4 配对研究 另选未行此手术的高度进行性近视24例38眼作为对照组进行1∶1配对研究。同期随访3a,观察指标同手术组。配对条件:同时期、同年龄组(年龄差别上下不超过3a)、同性别、首诊视力(裸眼、矫正)及屈光度与手术组术前相同、职业相近(排除用眼或视近等工作对结果的影响)。采用χ2及t检验对2组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观察随访期间未进行眼部任何手术。为防止中途失访,开始工作时尽可能多选择些对照病例,并设法降低失访率。
2 结果
2.1 2组随访3a后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变化见表1。由表1可知手术组术后3a的矫正视力提高或不变的比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63.2%),屈光度减低或不变的比率(92.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9.5%),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手术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χ2检验)2.2 2组不同随访时间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比较。手术组术后随访观察3mo~3a,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从术后3mo~3a间的变化不明显(P>0.05)。屈光度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同期随访结果表明,其矫正视力和屈光度都呈进行性退步。且以1a后进行性退步得更明显,与首诊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与术前(首诊时)比较P<0.05 (t检验)
2.3 2组眼轴长度变化 手术组及对照组随访3a后眼轴长度经B超检查,与术前(首诊时)比较,缩短和不变者2组分别占97.4%(37眼)和78.9%(30眼)。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χ2检验)。
2.4 术后并发症 手术组38眼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球结膜水肿、充血、流泪等刺激症状。5例术后次日发生轻度复视伴有头痛恶心。经相关处理1~3wk基本消失。对照组有2例随访2a后发生眼底福氏斑。
3 讨论
高度进行性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球前后轴的持续延长,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眼球赤道部以后。后巩膜加固术能机械性地加固巩膜阻止眼轴延长。植入的异体组织经过炎症反应、增生、粘连并融合,阻止了眼球扩张及眼轴延长,从而阻止高度近视的进展[3]。本组随访3a,结果矫正视力和屈光度比对照组都有明显进步,而对照组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却有明显退步,平均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0.086(P<0.05),而屈光度没有变化。由此可见,后巩膜加固术对预防高度近视的进一步发展是行之有效的。2组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更进一步说明了该手术在稳定眼轴长度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次观察中还发现,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了眼底福氏斑,且屈光度的增加以-10.00D以下组为最多,占66.7%.因此说明了应在高度进行性近视的早期即行手术,从而终止其病变进展,保护较好视功能。
手术组部分病例术后发生复视、头痛、恶心等,可能与术中牵拉眼肌过重、眼肌水肿及排异反应较重有关。因此手术时应轻巧柔和地操作,避免过重牵拉眼肌。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过贵元,陈爱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6;14(7)∶431.
[2]周海林,周谷平,周加新.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RK术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16(5)∶303.
[3]袁淑玉.后巩膜加固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4;12(11)∶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