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开始施行医保门诊看病可报销的新政策,可是没几天就有部分医院开始叫“吃不消”。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建议,医保门诊统筹不该在医院内“摊匀”,而应在全市范围内平衡。对此,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称,如果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这个基金根本就没有办法运作下去。
按照这个政策,参保患者门诊费用超过最高限额的部分由接诊的医院自行承担。很可能出现接诊患者越多医院就“亏”得越多的怪现象。
为了摆脱这种多劳多“亏”的处境,广州部分三甲医院建议将医院门诊统筹改为全市统筹,即“超支”部分应在全市范围内平衡。因为公立医院没有责任、更没有这个能力承担本院接诊参保患者门诊报销的“超支”费用。
首先,医院不是慈善机构。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参保居民每人每月最高可报销300元,每年门诊最高可报销3600元,而实际上却只付给医院“人头费”每人每年600元,这是在向医院转嫁和推卸本该政府担负的责任。
其次,有关部门对施行这项政策将要面临实际情况的估计不足。医保中心以全市人均平均年就诊7.2次测算结算额度,由此得出“每人每年在大医院看病403元,补贴600元是够用的”结论。但具体到每家医院,这一统计结果未必适用。因为该项政策定点的医院多是一些患者众多的三甲大医院,结果施行未几便出现了参保患者就医“井喷”的状况,个别大医院甚至出现了参保人100%就诊,三甲医院明显高于中小医院的收费标准让参保患者容易“超支”,使得接诊参保患者量越多的医院亏得越多。
再者,不利于促进医院之间的竞争。应取消参保患者到定点大医院看门诊才能获得报销的门诊统筹,让参保患者自行选择就诊的医院。这样,原先因为参保者众多的医院将不再因为“超支”而苦恼。这将会极大刺激医院之间的良性竞争。
归根结底,要让医院不再承担其不该背负的“责任”,最终只能依靠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医疗的投入。并且建立起能保障公共医疗投入高效发挥作用的监管和使用体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公立医院陷入“吃不消”的困境。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