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原因并对其视力作出相应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对该盲校盲童及低视力分班教学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太原市盲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全部视力检查结果均为矫正视力,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视残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性/遗传因素,占总例数的69.9%。前3位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盲校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者占总例数的50.4%。 结论: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儿童视残的主要原因,考虑是由遗传、先天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对目前尚无法治疗的先天性眼球异常应着重预防,对可治性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应不断提高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的手术成功率。盲校中可利用残余视力者超过总例数的1/2,说明盲校的低视力分班教学十分必要。
【关键词】 视残 病因 视力
0引言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力损害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很大,故儿童视残问题越来越受到眼科界的重视。我们于2005年对太原市盲校学生进行了致病原因及视力调查,并对结果作出分析,以期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并对该盲校盲童及低视力分班教学可行性进行评估。
1对象和方法
我们于2005-10对太原市盲校13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97人,女36人。全部受检者均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眼部检查,其中视力结果均为矫正视力。
2结果
2.1病因情况 太原市盲校学生病因分为先天/遣传因素(93例占69.9%)和后天因素(40例占30.1%)两种。先天/遣传因素: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28例,先天性色素膜缺损6例,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25例,先天性眼球震颤11例,白化病3例,高度近视1例,先天性青光眼6例,视网膜色素变性7例,弱视2例,圆锥角膜2例,Leber’s病1例,黄斑变性1例。后天因素:角膜白斑14例,视神经萎缩14例,眼球萎缩7例,眼外伤1例,视网膜脱离4例。
2.2视力情况 视力检查结果:无光感~0.05者70例(52.6%),0.05~0.3者52例(39.1%),≥0.3者11例(8.3%),≥0.02者67例(50.4%)。
2.3生活质量情况 生活质量可通过家庭收入、居住条件、身体发育情况等判定。在本次调查的133名盲校学生中, 79名家庭年均收入低于1 000元, 92名学生居住阴暗潮湿的平房,环境卫生条件差。 89名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低于或等于小学毕业。
3讨论
3.1病因分析 纵观我们对133名盲校学生的调查结果,造成儿童盲和低视力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遗传因素。在先天/遗传性因素的3个主要病因中,第1位病因为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占21.1%),第2位病因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占18.8%),第3位病因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占8.3%)。据WHO会议报告,在发达国家儿童视残主要由遗传、先天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在近亲通婚比较常见的地方遗传性疾病是视残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对其门诊3 000例病例进行分析[1],在0~29岁年龄组中,先天性眼部结构缺损及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白化病等占69%,且患者除了视功能损害外常合并其他残疾,如听力智力及肢体残疾等。太原盲校2005年的调查结果与世界各国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先天性/遗传性致病因素中,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目前尚无治疗方法,故应从预防措施方面入手,加强孕期及围产期保健,建立遗传咨询,防止近亲结婚,尽量减少先天性眼病的发生。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这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随着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切割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等眼科技术的不断完善,随着眼科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及眼科新型药物的研制开发应用,愈来愈多的因上述两种眼病致盲的儿童可通过手术收到较好效果[2-5],患儿视力得到一定改善。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的手术质量,仍是今后防治儿童盲极为重要的课题。
3.2视力分析 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在133名视残儿童中,盲为70名(52.6%),低视力为52名(39.1%)。在该盲校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者(视力≥0.02 )为67例(50.3%)。美国DeCarlo等报告[6],在Alabama盲校中,视力在0.05~0.1者占总例数的83.6%,说明国内外盲校中有大量学生具有可利用的残余视力,故在盲校应分成盲和低视力班,使低视力儿童尽量使用其残余视力,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看。2004年德国汉堡大学与太原市盲校合作开发低视力儿童康复项目,针对低视力儿童特点,编写数学、语文等低视力专用教材,对该类学生因材施教。该类学生通过使用光学及非光学助视器,学习低视力专用教材课本而不是盲文课本。经过1a的实践,取得初步效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太原市盲校低视力班共有41名学生,通过分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心。
3.3生活质量分析 此次调查发现,在133名视残儿童中,大多数儿童为农村户口,家庭收入低,居住环境差,生长发育过程中摄入营养少,父母文化程度低,可见视残和贫困密切相关。此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城市人口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视残的患病率显著低于文盲及半文盲是相似的。
【参考文献】
1孙葆忱.临床低视力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
2谢立信,董晓光,曹景,李绍伟,史伟云,纪惠谦.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中华眼科杂志,1998 34:99
3马勇,王建萍,车选义.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39例手术治疗.国际眼科杂志,2005;5(3):466-467
4肖林,曲建芝.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同时手术的评价.国际眼科杂志,2003;3(2):91-92
5王晋英,郭文毅,孙兴怀.外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比较.中华眼科杂志,1999 35:119
6 De Carlo DK, Nowakowski R.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 among students at the Alabama school for the blind. J Am Ophoth Assoe ,1999;70: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