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瞳时间的观察
中华护理杂志 1999年第1期第34卷 专科护理
作者:童素莲 钱晓娃 马莉 方素珍
单位: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术前散瞳;时效
摘 要 观察白内障术前散瞳时间对术中维持瞳孔散大时效。将80例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2h散瞳,B组术前1h散瞳,分别测定术中瞳孔大小变化。两组散瞳效果及维持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内障术前1h散瞳可维持术中瞳孔持续散大,满足手术要求。
Key words Extraction of cataract Mydriasis before surgery Time-effect
现代晶体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要求术前瞳孔散到6~8mm,并在术中维持散大状态。[1] 散瞳是白内障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散瞳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师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和手术质量。多年来我们对白内障病人术前散瞳时间进行反复实践,发现术前散瞳时间对手术时瞳孔维持时间有直接关系。为了选择术前散瞳最佳时间,我们作了两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自1996年12月至1997年3月我科对80例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分两组观察,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在55~86岁之间,均由同一医师执刀手术。
1.2 药物选择,①托吡卡胺(又称双星明)。其主要成份为0.25%托吡卡胺的抑菌水溶液。②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
1.3 方法,80例病人均拟行晶体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分为两组,用托吡卡胺及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原液,两药交替每5min 1次,各点术眼3次。A组30例术前2h开始点药。B组50例术前1h开始点药。
2 结 果
2.1 一般散瞳后瞳孔直径达6mm以上,在术中由医师测瞳孔2次,测定方法,用斜视尺测定,第1次在行球结膜切口前,第2次在冲洗皮质完成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两组术中瞳孔测定的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术中瞳孔直径测定结果(mm)
2.2 两组散瞳时间的效果在行球结膜切口前根据手术医师所测结果,用卡方检验,P<0.01;而在人工晶体植入前两组之间差异更具显著性,卡方检验P<0.001。
3 讨 论
3.1 现代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要求术前瞳孔充分散大,术中还应维持散大状态。一般手术要求晶体前囊膜圆形截除直径至少为5.5mm,[2]术中瞳孔应维持在6mm以上。如瞳孔过小,不利于术中手术医师顺利撕囊、娩核及冲洗皮质、植入人工晶体;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引起虹膜损伤,瞳孔括约肌撕裂,严重者可引起出血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影响人工晶体植入。故术前散瞳效果对手术质量关系重大。80例病人由于手术医师年资较高,工作仔细谨慎,未发生上述并发症。
3.2 托吡卡胺是一种对睫状肌有较强麻痹作用的散瞳剂,作用快,点药后15min开始显效,20~40min瞳孔散到最大,可维持6h,[3] 5h左右恢复瞳孔的正常调节功能。盐酸去氧肾上腺素能兴奋瞳孔开大肌,产生散瞳作用,[4] 点药后10~15min内生效,但作用弱,维持时间短。两药同时使用有协同作用,能增强散瞳效果。但散瞳超过2h以上药物作用开始衰退,经消毒及局部麻醉刺激及手术显微镜强光、手术操作等刺激而发生瞳孔括约肌缩小,[5] 必须重新点药,使手术时间延长。术前1h开始散瞳,到手术时瞳孔已充分散大,而且药效作用在高峰,手术的刺激不会使瞳孔缩小,手术顺利,医师满意。
3.3 根据托吡卡胺及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机理及实践结果,我们在术前准备护理安排进行改进,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术前1h点药观察瞳孔变化。某些并发性、外伤性、有糖尿病史的病人散瞳提示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散瞳时间及次数。
通过对80例老年性白内障散瞳时间的观察比较,确定用托吡卡胺及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术前1h散瞳,能维持术中瞳孔持续散大,满足手术要求,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方臻著.临床白内障.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30.
[2] 颜伟年,王建华,钱晓娃,等.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3):150.
[3] 孙琛主编.临床用药大全.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5.173.
[4] 医用药理学编写组.医用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97.
[5] 高明宏,李宝储,姜明燕,等.托吡卡胺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散瞳作用的观察.实用眼科杂志,1993,11(12):737.
1997-09-24收稿 1998-01-25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