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单疱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 [1] 。我院2001年11~2004年1月,予干扰素联合全身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此病,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共42眼,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7岁,首次发病者20例,复发15例,入院时视力均明显减退,角膜刺激症状明显,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混浊,深层浸润,荧光染色(+),KP(+),Tyn(+)。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眼,予0.1%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潇莱威(羧甲基纤维素钠)点眼4次/d;合并色素膜炎的患者,加用扩瞳剂;角膜上皮完整而基质浸润水肿严重者,加用类固醇滴眼液治疗。B组22例,予阿昔洛韦片0.25g5h口服(替代滴眼液),并用干扰素(本组中予重组干扰素α 1 b眼液)4次/d,余治疗同A组。
1.3 疗效标准 治愈:角膜刺激症状消失,溃疡处上皮愈合,基质浸润和水肿消退,KP(-),Tyn(-),荧光素钠染色(-);好转:自觉症状减轻,角膜基质浸润减少;无效:角膜病变2周无好转或者恶化者。
2 结果
A组中20眼治愈3眼,好转10眼,无效7眼,有效率65%;B组22眼中治愈16眼,好转5眼,无效1眼,有效率 95.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治愈时间A组40天,B组22天,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单疱病毒1型引起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特点表现为容易复发,迁延不愈。阿昔洛韦是一种高效低毒、选择性抗病毒的药物,它既是病毒DNA聚合酶的抑制剂,又是病毒DNA合成终止剂,双重阻碍病毒的生产繁殖,有效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其作用强于其他抗病毒药物如:碘苷等。全身应用对眼球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减少深层单疱病毒的复制,提高阿昔洛韦的抗病毒疗效,尤其对深层单疱性角膜炎,全身应用阿昔洛韦的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应用,且可使疗效缩短。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与机体细胞免疫低下有密切关系,是角膜对病毒抗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干扰素是一种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提高免疫机能的功能,干扰素能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的繁殖,保护靶细胞,临床观察表明干扰素不产生耐药性 [2] 。本组资料观察表明,干扰素联合全身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能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病程缩短,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李邵珍,陈家祺,等.正常人角膜单疱病毒基因存留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1997,33(+):289. 2 蔡明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9):555.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