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费秋香,操盛春
【关键词】 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是一种新的滤过性手术,其机理是切除阻碍房水外流的深层巩膜、Schlemm管外壁及邻管组织,形成非穿透性滤过。我们对24例32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该手术,术后随访3~18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均为宽房角的开角型青光眼,男13例,其中单眼11例,双眼2例;女11例,其中单眼5例,双眼6例。年龄13~48岁,平均29岁。
1.2 手术方法
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作1/3巩膜厚度、5mm×4mm以角膜缘部为底的表层巩膜瓣,向前至角膜缘内1.0mm;表层巩膜瓣下再作3mm×4mm深层巩膜瓣。其深度可用以下方法把握:于巩膜床两端纵形切开Schlemm管外壁,见房水流出,然后在此深度行深层瓣的制作。将浸有0.25% 丝裂霉素C的明胶海绵片分别置于深层巩膜床面上及球结膜下,覆盖球结膜,留置2~4min,取出海绵片用150ml生理盐水冲洗。轻撕去Schlemm管内壁及邻管组织,至房水滤出速度满意。将上层板层巩膜瓣固定缝合2针,结膜瓣原位缝回。
1.3 术后观察
术后1~10天每天裂隙灯下观察房水闪辉情况、丁道尔征、前房深度变化、眼压及结膜滤泡情况,1~3个月内定期观察。随诊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8个月。
2 结 果
切除邻管组织时形成微穿孔3例,正常完成手术;大穿孔1例,改为穿透性手术。3眼发生前房出血,给予双眼包扎,半坐卧位,2~5天自行吸收;2眼一过性浅前房,1周内恢复;2眼低眼压性黄斑水肿,1~2月治愈。
32眼中29眼形成隆起的滤过泡,3眼手术滤过区结膜疏松,滤枕弥散。手术前后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25±0.77kPa和2.16±0.40kPa,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传统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要求长时间包扎双眼且采取平卧位,国外设计的非穿透性滤过术/小梁切除术降眼压幅度较低,术后前房反应轻,不形成典型的滤过泡,无传统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并发症,其手术机理是启动了脉络膜上的腔引流机制,因而手术范围大,要求暴露睫状体和脉络膜,在形成的房水池中还要用昂贵的填充材料。我们的手术中,深层巩膜瓣只有3mm×4mm,只要求切除Schlemm管外壁及邻管组织,不用填充材料。接受手术的32眼中29眼形成隆起的滤过泡,3眼手术滤过区结膜疏松,滤枕弥散;有的病例后期滤过泡低平甚至消失,但眼压并不升高。这表明我们的手术降眼压的机制主要是前房与房水池之间透过菲薄的小梁网内壁的超滤形成外引流,但脉络膜上腔引流机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一般认为,非穿透性滤过术的并发症极少,但也会出现以下几种:①术后低眼压性黄斑病变;②减压性前房出血;③一过性浅前房。
(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湖北 咸宁 437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