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钧(山西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54年前我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塞北,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一到夜间一片寂静。我利用这难得的寂静,翻开教科书和老师们讲课时的笔记来对照我白天看过的病人,从中发现缺点、弥补不足,收获特别大。孤独和寂寞并不可怕,只要你能利用它、珍惜它,时间是会给你回报的。后来,我的论文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
基层医疗条件很差,要依靠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和详细询问病史,采用勤于观察或干脆守着病人的办法诊治病人。有的病人我确实搞不清楚,就为他专门写一份病历和我的观察记录,让病人带到市里供市里的大夫们参考。这种实实在在的做法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找我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在基层当医生确实看不到多少大病、重病,小医生也没有能力去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可是一旦有重病和大病,能在很早期发现,为病人及时诊断创造条件,这也是一种不能缺少的本事。
勤奋是最可靠的老师
王廷敏(内蒙古鄂托克旗医院):首先,确认两位老师,书刊资料是理论老师,病人是实践老师。对每位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进行理论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再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治疗,根据疗效随时进行分析、修正。这不但可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摆正了医患关系,培养了高尚的医德。
第二,重视医学写作。医学写作是临床医疗实践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教学、科研、法律和衡量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参加工作最初5年内,我坚持为每位住院病人书写完整病历,做病程记录,对疗程进行分析,出院时认真小结,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对参加或参观过的手术,不论大小难易,都要结合实际操作过程对照手术图谱主动书写手术记录。这个学习方法使我的手术技巧和能力得到很快提高。
在临床实践中,时时处处抓住学习机会。譬如护送病人转院到上级医院后,可主动向上级医师请教学习,参与他们的诊治过程,学习临床思路,明确诊断及处理方案。不能亲自护送的病人,也随时追踪随访他们的诊治情况,并与自己的分析进行对照。
基层处在医疗预防第一线,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群众密切接触,有条件发现早期患者,从中总结早期表现特点、转归和诊治经验;还可结合地区特点,对本地的多发病、常见病进行防治调查。确立科研项目时,要与医学院校图书馆取得联系,以保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成为高手还需要谋略
肖海(山东省日照市吕莒县人民医院):寻找手术机会。刚进外科,最希望的就是获得手术机会!可是等到的最多是一个第二拉钩的机会。看着一同入院的同伴昂首跨进手术室,回宿舍兴致勃勃地讲述手术体会,我心急如焚。不能傻等,咱也要行动起来!
我发现了我们组安排病床的规律:不大不小,主任不上,有助手机会的病人都在别人床上。大到全组动员,小到保守治疗大都在我的床上。从此,我的战场搬到了护士办,只要有病人来,咱就往上凑,看谁脸皮厚。此后护士安床就公平多了。
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上级医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或者说主动代替,以换取潜在的手术机会。夜晚是竞争最少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多的时候。无论白天多累,晚饭后我都会在科里坚持到12时。
对于特别想做的手术,我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找出几个有一定难度、主任偶尔提过的问题,向主任公开提问。在主任回答之后,我仍坚持说“不很明白”。主任无奈之下只好说:“这样吧,你回去再好好看看书,明天跟我一起上手术,一看你就明白了。”
选择一个良师。我当年的选择是先确定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师,然后把他当做最好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把他当做最强的竞争者。这个决定为我提供了超强的动力。
他是医院最有名的外科医生,而他却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出名。他工作的原则很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当一个可以睡得着觉的外科医生。他改造手术的原则也只有一个,怎么做最安全可靠就怎么做。因此,他看病比别人慢,他的手术时间往往比较长,但依然阻挡不了成为最好的外科医生。患者的评价是,只要他说能做,就一定没问题。
每当我成功完成一个大手术、有一项技术超过他时,都会得到他一个由衷的、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笑脸。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动人的笑脸。能有几个人真心希望徒弟超过自己呢?扪心自问,自己也做不到。
前5年最关键。最初苦练手术功夫,病种的选择是关键!最好是完整的病例,又是常见病。在普外科最符合这两点要求的就是阑尾炎。然后集中所有精力搞定阑尾炎。查阅可以看到的所有相关资料,亲自治疗所有接诊的病人,构建一个包括生理、解剖、病理等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框架,分析各成分在整体中所起的作用、相互间的联系,并一一在病人身上验证。
我观察过许多外科医生,发现有的人进步很快,有的人却很慢,甚至几十年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其中发展的瓶颈可能有以下几点:无法融入外科团队;基本功不过关;看不明白手术;上台帮不上忙;助手当得挺好,一主刀就蒙;几种大手术总是做不好,不是做得太少,就是基本功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