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斌 陈贵民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以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为特征,其中11例肿块内伴钙化,2例肿块无钙化。结论 CT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累及范围,有助于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笔者收集1996年2月~2003年11月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对CT表现及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岁。均为单眼发病,右眼8例,左眼5例。临床表现为患眼黄色或白色反光、视力下降、眼疼、眼球突出等。1.2 方法 CT扫描使用GE公司生产的GE-CT/e扫描仪,扫描平面平行于外耳道上缘至眶下缘,层厚、层距均为2~3mm。患者仰卧,两眼平视,小儿不合作者,给予镇静剂。13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2 结果 2.1 CT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13例13眼,CT表现为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其中11例肿块伴钙化(占84.61%)。2例肿块无钙化,见斑点、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囊变,钙化呈斑块、斑条或斑点状。CT分期:Ⅰ期9例,显示眼环完整;Ⅱ期4例,显示眼球内肿块伴视神经增粗。Ⅲ期:本组无病例。 2.2 手术 1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9例肿瘤局限于眼球内,累及视神经4例,其中1例侵犯眼外肌。 2.3 病理观察 肉眼下观察肿瘤为黄白色组织。镜下见肿瘤细胞排成菊花状或假菊花状。11例见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并出现钙化。4例肿瘤侵犯视神经。
3 讨论 3.1 视网膜母细胞瘤 是小儿最常见的眼球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3岁以下多见,7岁以上少见。以单眼多见,男女比例无差异,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于视网膜核层,最初在视网膜上生长,以后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侵入玻璃体并沿视神经乳头侵及视神经及颅内 [1] 。典型临床表现有白色瞳孔、斜视、视力下降、继发青光眼等 [2] 。
3.2 CT分期 [3] Ⅰ期:肿瘤局限于眼球内,眼环完整,相当于临床上眼内生长期及青光眼期。CT表现为自球后向球内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大小、形态不一,呈丘状、乳头状,密度不均,可见高密度钙化及低密度坏死。本组Ⅰ期9例占69.23%。Ⅱ期:肿瘤向眼球内生长的同时,侵犯视神经 或球外组织,相当于临床的眼外蔓延期。CT表现以眼环为中心的肿块,累及眼外脂肪间隙或眼外肌、眼球丧失正常形态,视神经最早被累及,表现为视神经增粗。沿着视神经向颅内侵犯是颅内转移的常见方式。本组Ⅱ期4例,占30.77%。Ⅲ期:肿瘤累及眶外组织,颅内或远处转移即临床上的全身转移期。CT表现为眶外肿块或颅内鞍区等处肿块。本组无Ⅲ期病例。 3.3 肿块内钙化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最为特征的CT表现 [4] 这也是CT定性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主要依据之一,本病钙化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 [3] 。钙化多呈斑点或斑块状,常多发,散在分布。本组病例CT表现钙化率84.61%。因此,显示肿块内钙化的存在对本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对于肿块内微小钙化,文献报道 [5] 高分辨率CT扫描也可较好地显示。 总之,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球内肿块伴钙化为特征。CT对钙化高度敏感,是视网膜母细胞瘤首选影像检查方法。CT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宦怡,陆军,郭庆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523. 2 华万利,崔国明.眼球内肿瘤的CT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11:145. 3 金启安,邓克学,程琦.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临床眼科杂志,2003,11:327. 4 张去亭,白人驹,汤育三,等.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22:237. 5 田其昌,王拈常,鲜军舫.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187.
(收稿日期:2004-03-29)
作者单位:476400河南省夏邑中心医院 |